一、 认识基孔肯雅热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而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二)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是通过伊蚊来传播的。没有蚊子叮咬就不会得基孔肯雅热。
当蚊子叮咬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病毒进入蚊子体内,蚊子再叮下一个人时,就会传播病毒。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进行传播。
图源:混知健康
(三)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主要有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三大症状。
1. 发热:体温可达到39℃-40℃,持续1-7天。
2.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3. 关节疼痛:集中于手、腕、踝、趾等远端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路径明确,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也没有针对性疫苗。患者多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但是,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重视,感染后需及时就医。
(四)一般要隔离多久?
患者发病期间,血液中病毒含量较高,如果伊蚊叮了患者,那它就会携带病毒,经体内增殖后,再叮其他人就可能引发传播,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防蚊隔离。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
隔离的关键:在于防蚊而不是“防人”,目的是防止患者被蚊子叮后传播病毒。具体措施有安装纱窗、使用蚊帐、配备驱蚊用品等。
二、 学校如何防控?
(一)防控风险
1. 伊蚊“偏爱”校园环境:教室窗台、绿化带花盆托盘、食堂积水槽、卫生间角落、旧轮胎……这些地方容易积水,恰好是伊蚊产卵的“温床”。
2. 学生活动范围集中,校园人群聚集:孩子们在操场、走廊、教室频繁互动,被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可能在短时间内扩散。
3. 输入风险持续存在:暑期不少家庭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境内外有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若有学生返郑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未及时就诊和报告可能引发本地传播。
(二)防控关键
防蚊灭蚊+早发现早隔离是最实用的防控手段!
1. 清积水,灭蚊虫。
(1)定期清疏校园下水道、沟渠,平整洼地,清除室内外积水,控制蚊虫孳生;
(2)完善防蚊、防蝇、防鼠设施;
(3)每日开展卫生清洁,清理隐蔽角落的卫生死角;垃圾等易招引、孳生苍蝇的物质应当有容器装载并加盖,日产日清,清除废弃容器、塑料篷布等杂物,避免积存雨水;
(4)定期检查校园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冷却水、冰箱底部的水盘等,清理积水;雨后及时疏通屋顶反梁、排水槽。
(5)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喷洒灭蚊药剂。
2. 防叮咬,强防护。
(1)避开蚊媒活动高峰期,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地区;清晨(日出后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小时)是花蚊子活动高峰期,尽量减少户外暴露概率,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水边长时间停留。
(2)外出尽量穿着宽松的浅色长衣、长裤,减少皮肤暴露,让蚊子无从下口;在蚊虫多的环境,除要穿好衣物防护外,可在皮肤裸露处涂抹防蚊花露水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应选择标签上有农药登记证号的驱蚊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剂量、频次使用,同时需要注意产品的有效保护时间,及时补涂,回到室内后及时清洗。
(3)家庭可准备驱蚊水、蚊香、电蚊拍等防蚊工具,睡觉时挂好蚊帐,有条件的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
3. 多宣教,早发现。
(1)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利用课堂、板报、公众号等形式,加强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对常见传染病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2)加强晨检及因病缺课追踪,做好师生健康监测:晨午晚检如实报告症状,提醒出现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师生及时就医,主动报告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及时就医接受治疗,待排除疫情风险或完成规范治疗流程、经评估无传播隐患后,方可返校复课。如校园内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应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处置。
三、 雨天如何防蚊?
三要四不要:
要重点巡查易积水区域:排水槽、地面积水。
要关注高风险区域:垃圾站、绿化带、阳台。
要针对蚊虫隐蔽处喷雾灭蚊:停车场、轮胎、屋檐。
不要忽视短暂积水:伊蚊只需要7-9天完成繁殖,瓶盖大小的积水即可孳生蚊虫。
不要只依赖成蚊杀灭:单纯化学杀灭成蚊效果有限,须配合清理孳生地,否则新蚊又现。
不要在降雨过程中盲目喷洒药物,雨水会稀释杀虫剂,降低药效,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不要忽略防护细节:作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居民关窗收衣,避免药物接触或吸入。
四、 特别提示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高风险区旅行归来的同学及家长需做好健康监测:
(1)返郑后14天,仍需预防蚊虫叮咬,避免引起本地传播。
(2)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症状,请立即佩戴口罩并前往医院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切勿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3)及时将患病情况向学校报告,病愈经评估无传播隐患后,方可返校复课。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核心在于家校携手、科学应对。学校需扎实做好环境清洁消杀、积水隐患排查,并积极引导师生开展健康监测;家庭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督促孩子做好日常防蚊措施,外出返家后主动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务必早就诊、早报告。家校共筑健康防线,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综合整理于郑州疾控观察、二七发布、佛山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