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人,可能会记得孙少平每顿饭都是就着菜汤吃两个高梁面的黑面馍,这并不只是小说里的情节,它真实地发生在我公公的身上。
我的公公1934年6月出生,不到2岁就先后失去双亲。公公从不知道被父母娇惯是什么感觉,自小感受到的就是生活的艰辛。
善良的二叔抚养他长大成人。二叔一家12口,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汗珠子摔八瓣,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日子也过得异常窘迫。公公艰难地读完小学,初中要到离家很远的镇里上学,只能住校。家里太穷吃不起食堂,只好每周带些窝头、地瓜,每天就是窝头加水,饥一顿饱一顿。如果能吃上顿面条就跟过节一样。每个周末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步行十几里路回家,还要蹚过一条小河,到家已是半夜。换洗完衣服,赶紧准备下一周的口粮,有时二叔家也断粮了,就只能去亲戚、邻居家借。准备妥当再步行赶回学校。
初中毕业后,公公考上了全助学金的西安石油学校。离家那天,正下大雨,公公头顶一块塑料布,背着破旧的行李,在泥泞的小路上,走了20多里,到郑州集体乘车到学校报到。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可以每月享受12元的助学金,公公一分钱掰两半花,8元吃饭,2元买学习用品,2元由学校统一买服装。只有姑姑偶尔寄点钱他才能买双鞋穿。学校发的一套单衣、一套棉衣,都是蓝洋布的,穿一个冬天就开始打补丁,这样补丁摞补丁,一直穿到公公工作以后。
1955年7月,公公毕业分配到现在的银川石油勘探局。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1960年初,公公作为石油会战大军中的一员,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他们主要承担为油田找水的任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喇嘛甸地区开发了油田第一座水源——西水站。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会战领导小组决定在6月1日实现首列原油外运,这就需要充足的水来保证生产,修建一条从西水站到萨尔图的大型输水管线刻不容缓。
一次“八一管线”发生故障,当时没有通信工具,为了及时关闭水源泵房闸门,公公顶风冒雨在雷电交加的晚上从萨尔图步行到喇嘛甸,几度滑倒摔跤,走了几个小时。到了西水站,人成了落汤鸡……
1960年6月,油田第一条供水大动脉——17.2公里的“八一”输水干线全线通水,加速了大会战的进程,使油田仅用了3个月就实现了原油外运。公公1964年调往总调度室工作,除了调度值班外,还担任水、电、讯小组的组长,经常到现场领着大家抢修,要不就是在办公室开电话会。虽然离家只有几百米,几个月都难得回一次家。
苦尽方能甘来。回首走过的路,公公总说他的人生旅程虽有荆棘却不缺花香。正因为有了对艰难的体会,公公特别珍惜拥有的一切,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尽情品味着平淡生活,平凡工作中的幸福。
来源 大庆油田工会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