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城初醒的春光里,临窗而坐,翻开了《中国共产党简史》,捧卷细读。
本书共10章,70节,约28万字,充分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重点叙述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着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风范;深刻解读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可谓是一部资政育人的教科书。百年来的历程,百年来的奋斗,百年来的期待,还有百年来艰苦卓绝却坚毅履行的一个个承诺……历史告诉我们,百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作为一名入党18年的老党员,再一次回顾党史,我依旧感慨万千。读毕掩卷,我不由得望向窗外出神:广袤的土地上,抽油机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在画卷一般美丽的油田沃土上勤勉地为油律动。这律动,像极了踏实肯干的大庆石油人,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承诺而努力工作。这灼灼动力源自于哪儿呢?会否就源自于手中的这部厚重的党史呢?
细细回想,我仿佛早已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简史》第六章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提到: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巨大成就。
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使我们能够自豪的宣布: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三年多的时间,建设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这段文字,我仔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大庆油田”这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儿,让我顿觉与有荣焉。
老一辈石油人,头顶青天、脚踏荒原,战严寒、斗酷暑,用对祖国的满腔赤诚、精湛的技能和忘我的工作,为彻底甩掉“贫油”的帽子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不会忘记,是他们,把青春之火融入岩浆,用坚实的跫音摇醒沉睡的大地,创造出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让这座石油之城从莽莽荒原变成了而今的模样!而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更是在岁月的磨砺中历久弥新,在大庆转型发展的今天,仍然起着极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仍然绽放璀璨的光华。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期,我们新一代大庆石油人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继续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坚定扛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奋力谱写高质量振兴发展新篇章。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第九采油厂监督管理中心 许昆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