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闻名世界的石油城大庆。”这是我刚上大学时自我介绍所说的第一句话,转眼17年过去了,现在的我还能回忆起那时骄傲的神情。
十年的异地求学生涯让我体会到了背井离乡的滋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什么叫思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使我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大庆来反哺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如今的我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思绪的翅膀将我带到三十年前……
记忆中的大庆最经常看到的东西就是抽油机,大庆犹如一个璀璨的明珠屹立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儿时的我去了外地还会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城市没有这样的机器,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机器为共和国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那时候,父亲不管风吹日晒都会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和所有石油人一样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由于他经常在单位加班,所以对于大庆我最早熟悉的一个词就是“会战”,那时候因为机械化程度不高好多工序都要手工操作,因此父亲身上会经常沾满石油。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的大庆没有几条像样的路,小轿车更是少之又少,母亲天天骑着自行车接送我,马路上尘土飞扬,那时的公交车都是两截拼装的,连接前后车厢的是一块胶皮。顽皮的我总是喜欢坐在两节车厢连接的转盘上,那个转盘就像公园里的玩具总是让我很开心。
记忆中的大庆只有一个地方最热闹那就是萨尔图。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爸爸带我去萨尔图玩,当时萨尔图只有两个大楼,一个叫百货大楼一个叫菜市场,那时候这两座楼很高很大外墙是灰色的,就像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的衣服也都很朴素,除此之外我再也没去过别的商场。记得有一次父亲给我买了一条我梦寐已久的白色裙子花了六十块钱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因为对于我们家来说它太贵了。
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思绪又回到了现在……
现在父亲已经是一名退休工人了,而我则接下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跟采油打交道,在喇嘛甸油田第一座无人值守配注站担任地质技术员。
如今的油田已迈过了机械化的时代,开始了高度的自动化,实现了一些站库和单井的无人值守。我所在的聚喇6#配制站,协同其下属的三座注入站,采用设备单井数据自动采集、远传、控制之后,节约员工30余人。在办公室里,电脑运算、电脑制图、软件建模取代了曾经的笔算手绘。安全帽、防静电服和安全鞋将很多安全事故杜绝门外。
现在的大庆道路四通八达,世纪大道建成了国家一级示范路,团结立交桥,奔腾立交桥,将整个大庆南北打通,新建成的大庆东站、西站成为新的旅客及货物疏散的交通枢纽。
沃尔沃,汽车小镇的第三产业发展将大庆的地区经济逐渐盘活。小时候那条六十块钱的裙子对我来说再也不是奢侈品,越来越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商场推迟到九点关门,让大庆人在下班后也可以享受休闲生活,现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南方的新鲜水果,衣食无忧的生活让这座城市的人民有着深深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回到家乡13年,家乡的一草一木凝结着我深深的情感;家乡的繁荣发展寄托着我深深的期盼。
六十年前,老一辈石油人用生命和汗水创业;现如今,我们用青春和科技守业,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油田发展中是对家乡最好的回报,然而这仍然承载不了我对家乡全部的感情。
想起了作家艾青写过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连羽毛也要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敬爱的家乡,我将用余生与你共发展,共命运,我深深的期待看见百年油田实现的那一天!
来源 大庆油田工会
作者 第六采油厂 李丹丹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