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人们见面时都要不约而同地问一句“吃了吗”,可见“吃”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特别是除夕那顿年夜饭,更是一家人一年的企盼。父母为把这顿饭弄得好一些,早早地就开始忙碌起来。
记得那时食材很有限,主食有两掺面的馒头、黏豆包和饺子等;蔬菜基本上是大白菜、土豆和大萝卜;至于水果甚是可怜,只有黑不溜秋的冻梨,却也是有数的,能吃上两个就算不错了。少年的嘴闲不住,我和弟弟们就把冻胡萝卜当水果吃。至于饺子,那时有白菜、酸菜和萝卜等几种馅儿,和现在各式各样的饺子馅儿没法比。对当年苦日子,母亲曾感叹过:我们费劲巴拉包的饺子,上桌没几分钟就没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我们吃得好一些,可以想象到父母当年有多难。
对于除夕年夜饭,父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父亲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一年从东北回河北老家过年,除夕早晨,妈妈叫我到集上砍几斤肉。我到集上一看,平时八九毛钱一斤的猪肉,那天已卖到十多块钱一斤,这相当于我十多天的工资呀!转了半天也没舍得买,最后买了筐梨回来。妈妈说,过年没有肉,这叫啥年啊?把咱家的兔子杀几只吧!兔子是弟弟养的,平时谁要打他兔子的主意,弟弟就会跟谁急。没想到听了妈妈的话,弟弟亲手杀了两只兔子。见此,妈妈逗弟弟说:‘今天怎么舍得你的小兔子了?’弟弟说:‘这不是我哥回来了吗!’听了弟弟的话,我的眼睛湿湿的。”
在我儿时记忆中,我家除夕最奢华一道菜,当属排骨炖土豆了。这道现在看来很普通的一道菜,当年还没等端上桌子,浓浓的肉香味,便已在我的鼻腔荡漾开来。亏欠了一年的肠胃,在此时得到补尝,只吃得脑袋发腻、肠胃涨得慌。待新年过后,生活又恢复到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时,我又想起母亲除夕那锅排骨炖土豆,后悔自己当时怎么没多吃点儿。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到周末我们回家时,母亲依旧是炖上一锅排骨土豆,或包一顿全肉馅饺子,香喷喷味道,不仅勾起我童年记忆,也令她的孙子孙女们连赞好吃。回到自己家中,我也尝试做过这道菜,但总也做不出母亲的味道。和朋友聊起这件事儿,朋友说:“母亲做的饭,都是给孩子们做的啊!”听了朋友的话,让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除夕那顿年夜饭,已远远超越了物质范畴。如今人们盼过年,盼的是一家人的团圆。正是有了这种期盼,奔波在外的游子,每年这个时候都渴望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装备制造集团抽油机制造分公司 李爱国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