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旧对比中明晰目标——研读新课标综合与实践心得

2022-07-07 07:59:34 

在新旧对比中明晰目标

-- 研读新课标综合与实践心得


中方园双语学校  梁海霞


一、新旧版本对比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而对于“综合与实践”,“2022年版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的:“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

二、新旧版本对比中的不同点

(一)新增了核心素养

 “2022年版标准”指出要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那何为核心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课程目标中它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三会”作为长远目标统领大局,以“四基,四能,情感态度观”三方面诠释总目标,而学段目标是对这三方面的分解,并且在其中融入了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而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强调了学科间的融合

  “2011年版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运用本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新课标”则需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可见新课标关注的面更广,更加重视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并且小学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没有绝对界限的,以前任教五年级数学时,教学“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中学生得出结——“物体体积就是上升水的体积”,这时就有学生说到这和科学课说得差不多呀!这就不禁让我猜想:下次教学时能否和科学的教学活动相整合,同时进行,看看在“数学科学”的“携手合作”,能否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习得知识,在整合中节约课时,达到“强强联手,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明确了学习方式和内容

   2011年版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是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相应的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可见当时的“标准”对于开展的方式和内容是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马云鹏教授在课标解读中也说到“因为2011版课标对综合与实践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何去综合”,“什么样的问题要去解决”都没有明确提出,所以各个版本教材上的内容和开展的方式都不一样。

  而2022年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并在内容中融入部分数学知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质量单位:“克千克”货币单位:“元角分”方向:“东西南北”了解负数等)可见学习方式相对固定,学习内容也明确了。

(四)倡导了多学时学习

   对于学时的要求,2011年标准提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而新课标则倡导进行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得出结论,经历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丰富数学学习的经验。例如第二学段中曹冲称象的故事,可涉及5学时完成:第1-2学时,可以联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了解一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第3-4学时,可以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入手,让学生经历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尝试思考探究质量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5学时,让学生在回顾和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分析度量策略的数学原理和方法,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

(五)内容划分更细致

  2011年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以此为导向,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也划分为三个学段。而2022年标准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从内容的划分上是更加细致了。

三、新旧对比中的相同点

 除了变革之外,在新课标中也有延续和传承,那就是新旧对比中的相同点: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都比较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在活动中提倡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都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或问题,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在给定目标下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方案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与伙伴交流合作的能力,会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新旧对比中的不同点给我将来教学综合与实践内容时提供了方向,而新旧对比中的相同点更要延续和传承,这也提醒着我,在跟随创新的过程中,跟紧时尚的同时,还要学会秉承,不忘教师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在新旧对比中明晰目标——研读新课标综合与实践心得 2022-07-07 07:59:34
读《把数学画出来》有感 2022-07-07 08:05:32
《孟子·梁惠王下》22:脱离险境的两种方案 2022-07-07 06:51:33
窥透时机,应时而出 2022-07-07 05:53:54
自我身份的迷失与追寻 ——再看《千与千寻》有感 2022-07-07 10:33:53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读《成语故事》有感 2022-07-02 08:10:32
毕竟父母就是有小孩的孩子 2022-07-07 08:54:52
教育,存在于每个平凡的日常里 2022-07-07 19:58:19
捧一本墨香茗,思一腔今古情 2022-07-07 20:16:09
小小茶馆,看尽人间百态 2022-06-22 10: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