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半世相逢依旧少年如风 ——观《触不可及》有感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 杜昀珂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这是我值得挥霍时间的人。 ——题记
友谊这个名词在你内心深处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是比清风明月更值得的人间至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无需多言,重在用心交流;友谊,无法言表,重在用心体悟。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那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相遇,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每一部电影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收获颇丰的故事。电影《触不可及》讲述了一位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的富豪菲利普和一位刚“重见光明”的帮佣黑人青年德瑞斯两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故事。从表面观之,各方面有着巨大悬殊的两个人,却建立了不够稳定却持续上升的朋友关系实属荒诞,但这一切都是以真诚、平等、幽默作为根系,电影更是深切展示出了两人朝夕相处所发生的一件件生活故事,以及两人在经历种种事情后滋生出“不可思议”的友谊。这类影片通常着重渲染悲悯庄重的感人氛围,甚至难免刻意煽情,从而借此来宣扬理解至上的精神,但全片并没有把凄楚的悲调作为底基,哪怕是一位生活无法自理的中年人,亦或是被家事缠绕、前途渺茫的“问题”青年,《触不可及》这部影片整体所呈现出的氛围幽默诙谐、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影片大方向温馨感人,更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给观众们予以榜样力量。
在我们大众看来,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注定无法相容,但正是这看似两条平行线上的两个人却在相互摩擦和包容中成为了“最佳拍档”,正是德瑞斯的真诚开放打动了菲利普因身体因素所致有些偏激的内心。全片有两处情境让人感动之余又颇为心酸,第一处是菲利普满脸胡茬的“瘫坐”在轮椅上看着德瑞斯的突然来访,德瑞斯没有主次的“胡言乱语”,菲利普的安静聆听,看似荒唐,但我知道,那是他们的相逢,以及两人“羁绊”的开始。另一处则是影片的末尾,德瑞斯悄悄为菲利普安排了一场他一直在逃避的约会,在菲利普的眼中,自己的身体情况让自己内心深处常存自卑,但德瑞斯的举动却让他眼眶泛起泪花。不同的身份,因为一场偶然的相遇使两人成为了“命运共同体”般的存在,菲利普没有歧视德瑞斯的身份与贫穷,德瑞斯也没有怜悯生活不能自理的菲利普,它无关任何外界因素,那种扎根于内心深处的真挚情谊便成了可望而不可及,彼此的相互在意与牵挂,事事为对方考虑,学会接纳本就是两条平行线的彼此,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是他们靠的如此近吧。即使密不可分的相互需要,却依然给予对方独立的私人空间和足够的发展可能。因为了解,所以无论距离有多远,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心中永远记得这段友情和对方带来的这份感动,也许这才是友谊最美好的模样。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中,谁都无法决定你最后的高度以及你究竟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假若不同的思想、不同肤色、不同价值观的人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互通,那这个世界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影片在平淡无奇的叙述中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温馨与真诚深深震撼着观众的感官。人们常说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单是情绪的注入和色彩的调和,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部作品我们的所思所感去领悟到更多、学习到更多。 也许这部电影的片目《触不可及》乍一听悬念感十足,但纵观影片后,更认为如此起名,更意在凸出菲利普和德瑞斯的美好品质和他们之间不可匹及的温情,此外,这部影片更是向我们表达出了当“我们”面对身体条件的限制,无法主动支配身体,当这一因素成为定式,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还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时刻拥有着闪闪发光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