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脑,轻松学习 ——《考试脑科学》读后感

2021-12-10 14:18:00 
科学用脑,轻松学习
——《考试脑科学》读后感
王海英
      大家知道记忆在大脑中是如何形成的,又保存于何处吗?不了解脑的机制就去学习,相当于不知道体育运动的规则就去埋头苦练,注定事倍功半;而理解运动的规则后再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则能提高效率,早日进步。
      以上是《考试脑科学》这本书的作者池谷裕二写在本书的腰封上的一段话。
      池谷裕二是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脑科学研究者,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粉丝。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完本书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深感对于自己的学习提升很有帮助,同时我第一时间向我的学生推荐了这本书,特别希望他们汲取其中的营养,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考试中更自信,更自如。
      这本书中没有什么标新立异,而是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解释过去伟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法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重复是成功之母;睡得好才能学得好等等。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大脑:海马体与大脑皮层的可塑性,从而强化了对于学习原理的认知,比如为了“欺骗”海马体,让其觉得所学的是非常重要的,就需要复习强化。大脑更重视输出,所以,测试比学习更能留住记忆,通过向他人讲述可以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θ波是“好奇心”的象征,当θ波出现时,即使刺激的次数很少,海马体中也能产生LTP(长时程增强作用),也就是神经元被长期激活,所以,好奇心是提高成绩的营养素。在我们睡着时,脑会以各种形式整合信息,然后检查信息的一致性并“整理”过去的记忆。海马体就是在此时对信息进行审查,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必要。因此,睡觉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前提是保证好自己的生物节律)。人脑使用模拟信号,能够对传递信号的强度进行微妙调整,这就是“思考”的源泉,同时意味着,信息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会变得模糊。正因为人脑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要想得到正确答案,我们就必须反复摸索尝试。同时,脑的性质决定了成长模式包含了“暴风雨前的宁静”和“突然的爆发”。所以,人类的学习就需要三个要素:不畏失败的毅力(持续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乐观的性格。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根据阶段改变学习方法。记忆分为方法记忆、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年龄所擅长的记忆类型。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学习时最好能选择与所处的年龄段相匹配的学习方法。不禁想起身边的一些学生上小学时明明成绩很好,但到了初高中阶段成绩却开始急剧下降。原因很可能就在于他们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自己记忆类型的变化。进入初高中阶段,与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相比,更重视原理和逻辑的经验记忆会逐渐占据优势。当然,死记硬背本来就有很大缺陷,因为人通过这种方法记住的知识很有限,这些知识的应用范围也是很有限的。
      所以,每次在初一新生的第一个家长会上,我都会和家长、学生强调一点:尽早舍弃依赖知识记忆的学习方法。否则,将来可能会输得很惨。
      书中还有很多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给出的科学建议,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复习备考的应试指导,也能作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高效记忆法”指南。
      毕竟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里,高效学习是每个人绕不开的话题。如果能够让学习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考试也就不是问题了。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科学用脑,轻松学习 ——《考试脑科学》读后感 2021-12-10 14:18:00
关于电视剧《不惑之旅》的碎碎念 2021-12-10 17:49:25
青色涟漪 2021-12-10 16:53:26
“双减”背景下让“读思达”在课堂上 ——真实、完整、深刻发生 2021-12-10 16:16:34
幸福感从何而来?​ 2021-12-05 10:04:10
一壶茶 品那场大赛的味道 2021-12-04 10:12:36
幸福树老友 2021-12-04 13:39:53
初冬暖阳游黄河文化公园 2021-12-04 23:41:35
“孙悟空”智斗“小牛精” 2021-12-03 01:28:16
你健康快乐,我甜在心底 2021-12-03 16: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