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让“读思达”在课堂上 ——真实、完整、深刻发生 文/龙岗实验小学 韩阳珂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一大半,时间飞逝,本学期听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双减”,起初我对说见这个词汇只是浅懂,通过余文森教授的讲解,点评、报告,让我更近距离的更深刻的了解到了,什么是双减,怎样实施双减,建立高效课堂,高质量课堂。 本次学习,余文森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了“双减”政策下通过读思达让课堂真实、完整、深刻的发生,初听“读思达”这个词汇时有点不知措,什么是“读思达”,跟我的学科有关联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涌现。但是越往后听觉得受益匪浅,因为教学方式方法是相通的,都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本次学习余文森教授从以下几个主题梳理: 一、为什么是“读思达” 二、读思达的实践意义 三、读思达被弱化的表现与后果 四、如何让“读思达”真实、完整、深刻发生 五、“读思达”教学法推进的过程 首先解析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读思达”?他说:“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王道、大道、正道”,讲述了认知过程=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才可获得,此外学习过程需要哪些纽带?学习过程=阅读过程+思考过程+表达过程,为此余文森教授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读思达”举例说明了,就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厂,物质生产过程:原材料——“加工”——核心素养,精神生产过程:知识——“加工”——核心素养。(食物——“加工”消化过程——营养素),余文森教授为此做了更深刻的讲解。 那究竟“读思达”的意义神什么呢?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方法就是一种以阅读、思考、表达为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读思达、通过读思达、为了读思达”的教学方法,问题来了如何让“读思达”成为课堂的中心?余文森教授通过“基础教育改革两个核心问题”进行阐述。 ①育人方式转变: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习中心课堂) ②核心素养落地: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素养导向课堂) 余文森教授还提出:不是不要教而是要把教融入、转化为学生学;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把知识内化,转化为核心素养;同时也总结了“读思达”的重要性,它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和核心素养落地的“引擎”和“支点”,更是一把钥匙。 余文森教授所讲解的艺术学科也可通过此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课堂更高效,听完余文森教授的讲解,对“读思达”了解的更深刻了,通过本次学习也让我对“双减”政策下艺术科又了明确的方向,是啊!学习就是储存的过程,一个基础、积累、创新的过程,或许音乐学科也可以通过“读思达”让音乐课堂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