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涟漪

2021-12-10 16:53:26 

青色涟漪

斯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很久没有记录,但每天都有思考。

太多时候,我们手中只有点状的寸光掠影。要在脑海里把这些点织成一张网,需要时间、精力,以及一瞬间的冲动——才能拖过椅子,让自己沉沉的坐上去,打开电脑,并控制住时不时要去拿手机的欲望。


偷空读了一本未公开发行的书《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公开发行呢?因为这是一个新锐教育团体——群岛教育自己做的年鉴,每年一本。这一本,是他们2019年的回顾与总结。

那群岛教育是什么样的团体呢?

想回答这个问题,光读这本书显然太过片面。因为逻辑上讲,应该按他们的时间轴,从更早些的年鉴读起的,比如2017年《好的教育不仅要说出来,更要做出来》——就放在案头,还未开启。但虽只一叶,也可窥见他们的一些理念和精神。

初见,是在微信视频号里面,“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个小岛聚集起来,就是群岛”。这是我对他们的初印象。

再见,是看了一部他们自己拍的纪录片,题目叫《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那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感受,应该另起一篇观影感,此处先不多说。

今天想谈谈这本书《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本书里,第一个学到的词语是:青色。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表达颜色的词语会和教育扯上关系。

书中告诉我们:“青色”的概念源自一本《重塑组织》的书。在那本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人类世界里组织进化的不同阶段的特征,每个阶段都用一种颜色来命名。

比如“琥珀色组织”,被用来形容传统的公立学校。这类组织是线性思维的产物,追求秩序、稳定和确立性,组织结构采用等级制,组织的运作靠的是自上而下的流程控制,强调服从的重要性。这个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军队的组织,他们就是典型的琥珀色组织。

在那本书中,“青色组织”被视为目前组织进化的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被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各自的角色上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独立承担责任并自我管理。相比其他“颜色”的组织,青色组织体现出三大特点:身心完整、进化目标、自我管理。

联系到教育,作者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看法:

“一言以蔽之,今天的主流教育是在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回想我们的教育初心,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全人教育;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活泼泼的人”——这是前北大校长蒋梦麟说的;还有的人说教育其实是教人如何面向真实生活和真实的世界。而作者说:在我看来,好的教育终究是通向自由的教育。

自由,一个很大也很小的词语。比如,我知道我自己喜欢什么(自我认知的自由);我可以选择什么值得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由,还可以是一种自我分辨、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探索未知,这样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


那么,一所“青色”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例举了台北和平实验国小,读了这段,深受吸引。

这所学校有很多的教育举措,是在其他的公立学校里不太能见到的:

这所学校的目标,不是升学率,而是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能自主学习、能自主管理情绪、能自主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从五个方面进行能力的培养:

-选择的能力,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规划的能力,并且能够适时调整规划;

-寻求帮助的能力,比如与他人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要能把实践的成果进行分享;

-反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基于反思来修正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再说说这所学校的具体日常吧。

晨跑没有老师监督。孩子们每人发几个手环,跑完一圈,自己取下一个手环放在桌子上,跑几圈放几个,放完之后孩子自己回教室。

没有上下课铃声。铃声意味着外界的一种规训,不管当时的学习状态如何,孩子对学习的内容和时间是否有特殊的要求,铃声一响你就得上课下课。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就从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开始,让学生逐步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最终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学校没有一句标语。在这所学校看来,标语口号大多是出自外界的要求,而不是基于内在的认可。他们只有公约。公约是什么,是双方共同商议共同遵守的约定。孩子们制定的公约,在成年人看来,或许很幼稚,对他们来说却很正式、很有约束感,反倒比大人替他们制定的要好太多。

没有专门的阅览室,而是把书分散在学校的不同角落,学生想要阅读了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这不就是我们理想中书香校园的样子吗)

几段话当然无法准确描绘出“青色”学校的全貌。但大致上我们是可以有一点点的思考的。除了上面说的“琥珀色”和“青色”,还有“橙色”,“红色”,“绿色”。


最后,用几个提问,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孩子放学回到家,家长问孩子:

“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啊?”——典型的“琥珀色”提问。(线性思维,惟命是从)

“你今天有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典型的“橙色”提问。(相对稳定,适度自主)

“你今天过得感觉开不开心啊?”——“绿色”的问题。(充分授权,更多自主)

“青色”的提问应该是——

“你今天提出了哪些好的问题?”或者“你今天和其他人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爱,信任,自主,尊重,动态,变革......)


思考略显零碎,但类似于“青色”这样的零碎,还是激起了些许涟漪,青色的。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青色涟漪 2021-12-10 16:53:26
“双减”背景下让“读思达”在课堂上 ——真实、完整、深刻发生 2021-12-10 16:16:34
幸福感从何而来?​ 2021-12-05 10:04:10
一壶茶 品那场大赛的味道 2021-12-04 10:12:36
幸福树老友 2021-12-04 13:39:53
初冬暖阳游黄河文化公园 2021-12-04 23:41:35
“孙悟空”智斗“小牛精” 2021-12-03 01:28:16
你健康快乐,我甜在心底 2021-12-03 16:11:39
看着你长大 2021-12-03 20:09:55
我成了“老外” 2021-12-03 2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