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从容 无事安然
郑州二七外小 六一班 苏心悦
今年发生很多事。
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反反复复的疫情扩散,新闻头条持续是这个城市加油、那个城市加油,几乎每个人都曾陷入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中。原本平平静静的学习生活,陆续接到通知要求集体核酸;学校重启线上教育;区域划分等级封闭隔离……诸如此类的消息,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
那些曾经听起来遥远,且无碍的祈福,什么“健康就好”、“平安是福”,都成为近在眼前、既实际又恳切的心愿。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跟疫情相处近两年时间。那天还和爸爸调侃:因为习惯戴口罩,自己竟没有同往年秋冬季节,那么容易鼻塞感冒;也因为一直捂着,今年甚至还未拿出围巾围脖,出门前尽量缠裹,进教室又热得无处安放,那种入冬模式,已悄悄改变……
这种适应,多多少少带着一些无奈。不过终究,这事越来越常态化。从起初听到病例,人心惶惶,恨不得停止一切社会活动。到如今,进行有效有序的隔离、流调、慢慢恢复,整个应对举措和社会心态,也因为这件事的“反复考验”更加成熟。最让我感触的,是前几天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烟花事件。
新闻转播中:闭馆、拉起警戒线、医务人员进场,3万多游客被要求留在园内做核酸。所有人都以为形势趋向紧张,现场甚至有家长和孩子,因为担心而情绪濒临崩溃。这时,广场上奏响圆舞曲,灯光秀闪亮映射,连万圣节的烟花也开始点燃。于是人们一边排队检测,一边望着不远处,绚烂如童话般的烟火。
这一幕最平实不过的“照常”,无形中给在场所有人员,带去莫大的心理慰藉,使得人们即便身处“有事”,依然能不慌不忙,守住本分,把事办好。正如张文宏医生事后转发微博:“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这一晚的上海,太温暖、太迷人。
以前常常误解,认为焦虑的反义词是淡然。其实,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把一个困扰你的问题,拆开解决后,其实没有什么“大事”。
古往今来,越是有过丰富的阅历,越是经历过褒贬起落的人,反而越能珍惜日常、平常的幸福,越知道所谓“寻常的、没有故事”的生活,其实是最难得的。我最爱读东坡,无论荣辱得失,半世飘零,他都能随遇而安,坦然处之。他在体会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同时,修炼自己的内心。“莫听穿林打叶声”,在糟糕窘迫的境遇中,保持一份“无事”的心态,恐怕就再没有什么波澜,能够惊扰内心的平静。
眼下新冠病毒,再现新的变异毒株,多个国家为此升级防疫措施,似乎事情又摆在面前。想一想,或许正是一场迪士尼的烟花,一句苏轼“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乐观……那是能给予人信心、力量和勇气的生活真谛。
眼下的不顺,不过是人生长路上的一场风雨。有事从容,无事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