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拾趣
你看,落日余晖,太阳的影子悄悄地,款款地趴在我的窗帘上,真美呀,我不仅暗自欣喜,打开窗户,放眼望去,一片红彤彤的云彩,映在了高架上空,像是画家弄翻了的油画的染料一样,晕染这这个城市的上空。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房间里我开始倚窗眺望,那思绪仿佛回到了跟奶奶在家晒柿饼的日子。
老家的院子里有棵柿子树,这棵树是爷爷上山种庄稼给移植到家的。奶奶特别爱吃柿子,于是爷爷在自己的庭院里种了一棵柿子树。这个季节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深绿的叶子上,挂着一串一串的柿子,红彤彤的,像一串串红灯笼,在太阳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用手捏一捏,又觉得像棉花糖一样柔软,如果看到即将长裂的柿子,你不敢用一丁点儿的手劲儿,否则里面的果酱就会顺着裂口满满的溢出来。每年柿子树上都会因为除虫或者施肥不及时而落掉好多柿子,而奶奶就喜欢把一些落下来的柿子拾起来放在窗台。我回家常说:“奶奶落在地上的柿子都不好了,不是生虫就是缺少了营养,果子不能要了,该丢就得丢,放窗台晒不成柿饼,树上那么多果子呢,不在乎掉下来的这几个。”即使我的唠唠叨叨在奶奶的耳旁来回萦绕,可是奶奶依然将落地的柿子经自己的手加工一番。挑选,筛捡。“没事,我捡的果子,都是在树上长熟了的才落地的,有的是鸟雀啄了,挑挑拣拣,不妨碍吃的”,在柿子树下一抹阳光穿透过来,在叶隙之间隐隐约约看到一张可爱的笑脸。奶奶斜挎着竹筐,把柿子都放在竹筐里。伴着这个时候的斜阳。看着身边的草树、屋顶的砖瓦,寻常风景,真是惬意。
北方现在的天气,晒柿饼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乡下。气候上我们豫北并不占优势,其次是环境尘土较多。我和奶奶晒柿子首先先要爬到二楼房顶,找到一天中阳光都比较充沛的地方,腾出一片空地,打扫好卫生,然后将柿子的皮削掉,用一根绳子把柿饼连成串串起来,挂在高处,让太阳光充分的照射。柿子就会慢慢的发生变化,直到柿子晒软了,一开始柿子的外皮皱巴巴的,几经翻晒,就会慢慢的变小、变软。除了这些自然地光照条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为干预,那就是你要勤快的去驱赶一些麻雀,柿子削皮之后,会散出更香甜的味道,这个时候就会迎来鸟类的啄食,如果看的不紧,那柿子很有可能成为鸟类的甜点,这个时候,奶奶就会频繁的到二楼去观望一番,翻翻柿子,赶赶鸟雀。
我记得第一次陪奶奶晒柿饼,热情高涨的我,先把柿子洗了洗,然后削皮,用绳子把他们的都串起来,高高的挂在楼上的窗台上,没事就想去看看,摸摸,看看柿子能否晒成柿饼,奶奶说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的挂在那里,它自然就晒好了。干什么事都需要功夫。
到最后我的柿饼却没能晒成功,是因为我的柿子沾水后就烂掉了。我既没有驱赶鸟雀,也没有三番五此的去翻晒它,只是把它挂在那里,让柿子孤零零的享受着独处的空间。而这个时候的奶奶就会斜挎着竹筐,将她晒成功的柿饼从楼上运下来,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这个可爱的老人的脸上,黑白相间的发丝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神采奕奕,当我把我溃烂的小黑柿子拿给奶奶时,奶奶在阳光下笑的合不拢嘴,“干什么都是需要功夫的”奶奶边笑边说着,是啊,干什么都是需要“功夫”的,这个功夫大概只有我能体会。我站在院子的一角,透过柿子树的叶隙之间又看到了奶奶天真而烂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