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重阳节
“天与秋光,转转情殇,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天气反复变化,已是秋日风光,耳畔突然想起李清照的这首小词,薄衣真的就试穿了一天,立刻就裹上了厚厚的保暖外套,今年的秋天它是有多么的短暂,不过还好,在这个短暂的秋季,重阳节即将到来,这个富有浓浓文化的传统节日,让人禁不住想去赞美!小巷的路口旁,阿姨的花卉车上摆满了菊花,我想正是李清照的词中“探金英知近重阳”的真实写照吧。
赏菊
赏菊是重阳节传统习俗之一。菊花不仅繁花似锦、色彩艳丽。清隽高雅,而且由于它开放在深秋季节,不惧寒冷,所以菊花常被文人们赞美为凌霜不屈的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不争奇斗艳,诗人喜欢以菊花自喻、常借菊花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生爱菊,他的笔下有不少咏菊的佳作。诗人将自己淡泊名利的形象与菊花的品质十分自然的联系到一起,于是就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咏菊佳作。在诗人元稹的笔下就出现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钟情。诗人范成大在《重阳后菊花》中体现了赏菊习俗:“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登高
登高也是重阳节习俗之一。在古代,登高有辟邪之说,人们登高眺远,驻足高处,以避二九重阳的邪气,不过在今天,重阳节的登高便有了新的含义,人们登高望远,极目远眺,望着丛林染尽的金秋时节,听着婉转清脆的鸟鸣声、山涧中潺潺的流水声,别有一番滋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有关登高的诗句颇多,其中卢照邻的一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飞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上玄武山远望大好河山,思念家乡的心思涌上心头,浩瀚如烟,回归热土的热望,正如着堆积起来的烟波一样,浓浓的聚集在了一起。身处他乡的游子,一起喝下菊花酒,离家万里,头顶的大雁在空中翱翔,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想情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则是与卢照邻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重阳登高,重阳思乡,联系到孟浩然那是不是将会有一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美情美景!
九九重阳,久久重阳,以谐音来称谓,取和谐之意,长长久久。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在这一天,是中华传统孝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重阳佳节,庭院里是欢声笑语,老人身旁儿孙满堂,各家各户都在改善伙食,整个小院弥散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掺杂在空气中,和和美美。传统文化与现代习俗巧妙结合,重阳节这一天又加重了文化底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又是重阳……”在这个充满孝道的文化节日,不要忘了给父母一生问候,常回家看看。
重阳重阳,诗酒文章。独酌杯中酒,登高望故乡,在这匆匆的秋季,我想留下最美的笔迹,在这美好的佳节,我想留下最美的心愿。祝愿全天下老人健康久久、幸福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