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这部电影我在国庆时就已经看过了,后来一直没有时间写它的观后感,如今正好有空,便来写一写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长津湖一战在抗美援朝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本部电影便以“第七穿插连”为主角,着重讲述了这一役。
说到这第七穿插连,里面有的是高手,有身经百战的老兵,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有沉着冷静的政委,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吴京——即七连的连长伍千里。
在这里,我不想再过多的描述七连的战斗,而想聊一聊本电影的另一位主角——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
影片一开始,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不懂得哥哥的良苦用心。而去参军也不过是觉得当兵能扛枪,很帅,或者说只是不想被哥哥瞧不起而已。
而且,最开始他根本就是一个意气用事、冲动的“熊孩子”,在火车上,别人的一个小玩笑都能让他暴跳如雷,追着别人打——最关键的是还打不过!
但是,在他看到车外,祖国壮丽的河山深深的震撼到了他,正是在那夕阳之下,他的心灵第一次收到了冲击,迎来了第一次的改变。我不知道他当时在像什么,但是我能从他的表情中看出来,那时候的他,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军人”这个词的含义——为了保护这片美好河山的而战斗的人,就叫做军人!
他的第二次改变,在自己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在自己的眼前,活活的被敌军的飞机给杀死的时候。前不久还和自己一起去偷看别的连里面的神枪手的人,就这么死了。在那一刻,他听着耳边战机的呼啸声,感受着身上被溅上来而还尚有余温的血液,又一次理解到了军人的含义:只有有勇气迎接死亡的人,才算得上是军人。
第三次改变,是在自己亲手开枪杀死了一个美国人的时候。虽然不是自己第一次看到生命的流逝,但却是自己第一次亲手带走了一个生命的时候。那时候他看着自己身边的尸体,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去震撼,而是立刻去帮助他的哥哥。在他的手指扣动扳机的那一个瞬间,我想他再一次理解了军人的含义:唯有为了自己国家而愿意扫除一切障碍的人,才是军人。
但是,我认为,伍万里真正的、最彻底的一次改变,是在他遇到受伤的敌方指挥官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最后放下了枪的时候。虽然这个动作没有那么的让人震撼,却象征着他真正的成熟,象征着他不再是一个只想多杀敌人获得“英雄”称号的少年,而是一名真正的军人,更是一位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