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出来的精彩

2021-10-14 19:45:48 

“争”出来的精彩

                                文化路第一小学   刘玉玲

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常常不能一下就获得正确的认识,在很多情况下要经历错误和失败。在执教〈〈认识图形〉〉一课中,有一处看似不经意的学生发现和改正数学活动中错误的片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学片段:

师:圆能用小棒围成吗?

生:不能。

生:能。(学生争论起来)

师:说说你的理由。

1:不能,因为小棒是直的,圆的边是弯的,摆不成。

2:能,把小棒弄弯。

3:能,看我这样围的(学生用小棒围成一个多边形)

师:大家看这两个同学围的是圆吗?

生:不是,他围的有棱有角,圆的边是弯的没棱没角,所以不是圆。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上述教学片段,既是纠正错误的过程,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当有的学生说出“用小棒不能围出圆”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有的学生说“能围成圆”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面对学生的“谬论”和“争论”,“中立者”的客观姿态,及时给学生创设交流的空间,引导出错者申辩错理,其他同学指明错因,把辩论不断引向深入。

    反思: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有时还会出现一问一答的交流模式,即教师接连的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然后教师指明回答,如果对了,再提下一个问题;如果错了教师补充讲解……在这样一问一答的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强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有时还会出现先说给教师听,再由教师把说的内容再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教师成了信息交流的“中介”。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我们要阔宽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作好学生合作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搭好交流的舞台,指导学生有序的、有方法、有策略的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资源。学生正是在不断的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端。学生的求异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稚气,其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从小就获得敢于质疑和求异的自信和勇气。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我们不要随意作出简单的评价,而要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充分暴露出学习的思维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争”出来的精彩 2021-10-14 19:45:48
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 2021-10-14 19:37:04
尊重孩子的努力 2021-10-14 22:33:53
​国庆有感 2021-10-19 10:34:12
我们的假期之旅 2021-10-19 10:34:25
假期的陪伴 2021-10-19 10:35:05
我最敬佩的老师 徐佳文 2021-10-18 22:34:52
那一次,我真惊奇 冯一可 2021-10-18 22:34:41
如此检查作业 2021-10-18 21:29:50
值得纪念的日子 2021-10-1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