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首蛇身玉饰:跨越千年的深情和灿烂 金水区金桥学校 吕杉杉 蛇,被先民认为是人类的始祖神而备受崇拜。古代先民对蛇的敬畏,使之成为原始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图腾。人首蛇身的形象在《山海经》中也有多处记载,如“自单狐之山至于提山,……其神皆人面蛇身”和“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首蛇身,尾交首上。”等。本来我就是对类似传统文化很有兴趣的人,河南博物院在推出人首蛇身玉饰复刻的棒棒糖后,我肯定是要安排博物院半日游来打卡这款文创和原文物的。
这对人首蛇身玉饰为一对两件,是春秋早期古物,出土于河南省光山县。玉饰作侧面人首蛇身样式,人首相对与反向蜷曲的蛇身构成两个圆环,两件玉饰虽然正反两面纹饰略有差别,但皆作侧身人形。左侧玉饰正面人首部分为剔地阳刻,背面全部为阴刻,蒜头鼻,具有男性形象;而右侧的玉饰两面均为阴线刻,悬胆鼻,正面为“臣”字目,背面眼睛呈圆圈形,似为女性形象。所以,耳佩圆环者为男性,另一件为女性。
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不仅色泽光亮、纹路清晰,还表现出了男女之间相依相偎、携手共进的状态。而此款“棒棒糖”原型就是青玉人首蛇身饰,以 “合欢”之愿向人们展示男女主人公之间生生世世、永不停息的深厚情谊。而东晋杨方《合欢诗》中写:“子静我不动,子游我无留。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我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温情和美好大概就是这对玉饰传达出来的情感。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年金。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沁着着神秘,又透过千年曲折又坎坷的历史把它的情感投射给我们。隔着保护玻璃和昏暗的灯光,我看到里面蕴含的深情,也感受到了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孕育的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历久而弥新的灿烂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