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情思

2021-10-14 10:43:46 

油条情思

    早晨来到课厅,茶几上是他晨练回来给我买的早餐—豆浆加油条。

    油条是我昨晚上特意点的,好久没有吃了。步入中年的我基本戒掉了油炸食品,油条、菜角之类的一年宠幸的次数屈指可数,早餐多以包子、水煮蛋、蒸南瓜山药之类的粗纤维为主,而且山药、芋头之类等更喜原味儿。习惯了淡口味的饮食,肠胃负担小了,连心理也跟着一起舒服。

    昨晚已筹划好,我要油条蘸酱吃,小区封闭之前赶上他生日去饭店吃饭我相中了他们的手工豆酱,二十多天也被我消灭大半瓶,多半都是热馒头蘸酱吃,我喜欢这口儿。酱拿来后迫不及待地开吃,第一口还不错,要的就是这个味儿,咸香咸香的。没几口就招架不住了,每一口咽下去舌头上仍有油腻缠绕。再吃,感觉满嘴都流油,吃下去全是富余,勉强解决掉半根儿。

    如果在小时候,看到剩下的半根油条,老爸肯定又心疼我们浪费粮食了:“真好吃的东西都不吃,作闹吧!”

    小时候家里人不会炸油条,况且家家户户炒菜的油都很匮乏,平时很难看到油条的影子。村里庙会时要来亲戚,老奶和奶奶才会支起油锅炸些菜角、麻烫等油货招待客人。那时远没有现在讲究,老奶只是用温水、一小块儿泡软的面头发点儿面,干面粉里放点儿盐、捣碎的明矾搅拌均匀自然发酵。炸出来的麻烫没有油条的蓬松,也没有油条长,颜值和现在的油条不可同日而语。味道嘛近似于油炸咸馒头,稍微放上两天就会发干发硬,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依旧一如既往地稀罕,哪怕到最后切切泡到汤面条或是菜汤里吃。

    印象最深的当属老奶炸油货时,从油锅开始冒热气,我们兄妹三个一趟趟星星过月儿般往厨房里挤。不大的一间茅草土屋内,靠墙满是煤火、水缸、大小盛粮食的大肚子灰色瓦瓮,一排水泥砌成的摆放锅碗厨具的置物架,靠南的窗子下一个不大的红色方饭桌。老奶坐在长长的案板前有条不紊地包精巧的菜角,擀、切、两个筷子压麻烫,爸爸立在煤烟和油烟缭绕的煤火前负责翻炸。我们只能看着一个个金黄的菜角、一根根宣软的麻烫从油锅里跳到旁边的白色搪瓷盆里,被老奶撵出去跑一会儿再杀回来,任口水流了几条街。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客人没有端上碗小孩子是不能动的,这是她的待客之道。现在想来,多半儿和物资匮乏、不够丰富有关吧。

    油条摊子在我们村出现大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田地已包产到户,刚开始还可以㧟上半篮麦子去换油条。几乎不舍得为我们买零食,确切地说还是因为没钱,我们长大后爸爸老生常谈的话题,金黄的油条深得孩子们的喜欢,毕竟油乎乎的,咸咸的比馒头更有滋味。爸妈却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油条有啥吃的,哪有馍香啊,吃着多筋拽。”我们兄妹已懂得了找机会磨着爸妈给买油条吃,看爸妈高兴了,或是哪天卖菜的收入比较可喜了。喜欢的是熟一盘青红椒豆酱,多切点儿葱放进去,我们那里是菜区,吃菜很方便。油条蘸着熟辣椒酱,我们兄妹一口气会吃好几根儿。

    所以,现在偶尔怀念,吃油条必定要蘸酱才能吃出儿时的美味。

                                  1173字】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油条情思 2021-10-14 10:43:46
一家人要坐一起吃饭(自我剖析3) 2021-10-14 12:02:06
秋菊 2021-10-14 15:00:55
秉着谦虚,满怀希望 2021-10-14 16:11:41
人过中年 2021-10-14 19:28:05
沟通,从“心”开始,沟通,无处不在 2021-10-14 20:06:01
梦回故乡 2021-10-14 20:37:15
不要着急慢慢来 2021-10-09 19:22:34
文竹,这么养? 2021-10-09 19:45:31
红薯叶窝窝头 2021-10-09 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