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我在秘密生长》有感 不久前刚读完一本名为《我在秘密成长》的书,是一位哥伦比亚画家、知识分子艾玛·雷耶斯送给朋友的23封信,信中附有插图,叙述作者从记事开始慢慢长大的经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私生女,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从她的第一封信开始,她和姐姐艾莱娜就和一位严肃、威严的玛丽亚太太住在一起,但是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后,这位玛利亚太太把那对可怜的姐夫抛弃了,姊妹们无家可归,被送进修道院,开始了一天15年的艰苦劳动,直到作家偷偷地跑出来,重新获得自由。 爱玛的文字从内心自然地流淌出来,奇幻如梦,又透彻。阅读,给我的感觉是她的经历很奇怪,书里讲的是我从未想过的生活。艾玛的童年和在修道院的生活都异常的艰难,但是读起来并没有多少苦涩的味道,我可以读到一种非常坚强,乐观的艾玛,不肯向命运妥协!这周先分享一些让我印象很深的艾玛姐妹跟玛利亚夫人一起生活的片段。 自从 艾玛记事起(我从她的后文中得知她还不超过4岁),她与姐姐还有一个不知道名字、只称他为“虱子”的男孩,和玛丽亚太太住在一个没有窗户的狭小单间里。这间屋子里没有厕所, 艾玛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晨四个用过的便盆倒在远处的垃圾场。 "这是一个大的白色瓷釉盆,瓷釉已几乎脱落。便盆没有一天不是满到要溢出来,冒出的味儿恶心到很多次我都吐在上面了。房子里没有电灯,也没有抽水马桶,只有一个便盆,一个小号的大号,有干的稀的。在这一天中,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装满了便盆,从房子走向垃圾场。我走路时几乎要喘着气,眼睛紧盯着大小便,看着尿的节拍提心吊胆,生怕在到达前洒出来,那我就要重重地挨罚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在垃圾场倒空便盆。” 作家描述很客观,很大的一个小号,干的稀薄,又是那么生动,我仿佛看到了眼前的一个中班大小的小女孩儿,手伸直,喘着气,艰难地向前走。玛利亚太太对孩子不好,常常动手打孩子,情绪也喜怒无常,她把艾玛姐妹俩送人后,在那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她把艾玛姐妹两个锁在一起。 他说:“我们被关在家里好些天了,已经分不清白昼和黑夜了,便盆满了粪便,我们开始使用盘子。邻人一天只来一次,留给我们一大锅玉米面糊,“别吃了,我明天再来,没吃的时候不要点蜡烛。”大家大喊大叫,邻居们隔着门来安慰。我俩常常隔几个小时贴在铁皮门上,从缝隙里望着她回来…” 很难想像,在满是粪便的臭气的屋子里,姐妹俩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是怎样度过的。姐姐们知道“虱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想就是从那以后,我和艾丽娜之间有了一种深刻的默契,一种潜意识的感觉:我们是孤独的,我们只是彼此拥有。 这种孤独感对那些还不到四岁的孩子来说,又是如何残酷的呢? 后来,玛利亚夫人带着两个女孩来到瓜特克,她和当地一位富有的人有过一段关系,她生下了一个男孩,艾玛在家里游手好闲,经常逗小男孩玩。他们准备离开瓜特克时,玛利亚夫人决定抛弃这孩子。女仆贝萨薇带着艾玛去扔小孩,起初艾玛并不知道真相。 "她走到大门前,先放下篮子(篮子里是男孩),然后紧紧的靠着门放下"小孩",然后用布单盖住小脑袋。此时,我才明白,我们是来遗弃他的,我想喊却不能喊出来,双腿一抖,突然跳起来,向门口冲去。贝萨薇抓住了我的一条腿,把我摔到地上,我开始用头撞地,我感到窒息,贝萨薇拼命想把我抱起来,可我却紧紧抓住草,象一条蚯蚓一样扭动着。当没有人醒来时,她低声求我快点起来,求我别出声,趁没人醒过来。我依然抓着草,脸贴在地上,我想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不公平,一个四岁小孩也会失去生存的意愿,只希望自己被地心吞没。这无疑是我生命中最残酷的一天。” 本段中,我读到了绝望的感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在与生命搏斗,她用头撞地,紧紧抓住草不肯走,甚至绝望到要被地心吞没,她用小小的身体反抗这个随时可能失去所爱的世界。但是,艾玛最终放弃了反抗,被女佣抱走。在她伤心的三天后,艾玛无法说话。 玛利亚太太一直把艾玛姐妹当作累赘,觉得如果没有她,她的生活就会更好,而且,她可以如此轻易地抛弃自己的儿子,那么,她抛弃艾玛姐妹也只是时间问题。下个星期继续在修道院生活。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中的插图,很简单,但是就是因为简单,配上了文字,又很感动。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中心幼儿园 马茜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