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2-10-14 17:25:4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河师大培训感悟(8)

新密市惠沟小学 刘伟平

10月1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王全乐教授讲座《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也是一次网课,却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网课。整个上午时间,我一动不动坐在电脑前,如痴如醉,渴了不想去喝水,连上厕所,都觉得很浪费时间,实在不想错过老师的每一句话。一个上午,可谓是醍醐灌顶,收获满满。为了日后的复习运用,我特地把老师的PPT所有内容转化成文字,加上一些浅浅的感悟,放在博客里,加以保存。

王全乐:保定学院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河北省第一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专家,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省级培训专家团队成员。河北省教育干部学院校长培训特聘专家,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及各科骨干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在完成本院各级各类培训任务的同时,还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湖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多家培训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特邀到全国二十多个省上百所培训院校及中小学作专题报告。

王教授引用一位教学型培训者的忠告开门见山地指出作为一个老师的价值:

官员的价值在于手中的权利,商人的价值在于拥有的资产,老师的价值在于自己的课程。你的课值钱,你就值钱;你的课不值钱,你就不值钱。

——汪志广

王教授说:一个培训者,不能登上讲台上课,你算什么培训者!

接着,王教授给学员们提出互动问题:

要想成为教学型培训者首先要有自己的培训课程。你有培训课程吗?请将你的课程名称写在聊天区。

我也做了好多年的培训,但是我没有写出来,因为我知道,讲座课前的很多互动问题,都是在挖坑——我不想跳下去,哈哈,因为我会死的很难看!

接着,王教授继续问:如果有了培训课程,你的课值钱了吗?

老师的言外之意,有没有人请你四处做讲座?你的课有没有很受欢迎?

言归正传,王教授抛出今天的讲座主题: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这场讲座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如何开发培训课程?

如何打磨培训课程

如何提升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

王教授出示思考内容之后,开始讲故事:

思考:我们是否可以模仿别人的培训课程?

仿制别人的课程算不算剽窃和盗版?

故事一: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转变学生管理观念

丁榕(全国特级教师):创新学生管理方法

王教授听了以上两位老师的课,整合资源开发了一门自己的培训课程:《学生管理观念转变与方法创新》这个讲座,2010讲到2016年

后来,王教授有了自己的课程,并且自己当年的盗版行为而认错时——

榕老师的回答:感谢你传播了我的管理经验,你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张红教授的反问:我有版吗?你顶多是道听途说!

两位老师或睿智、或风趣、或大气的回答,展现了一个教育者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以下是王讲授讲课课件上的全部内容,没办法转成文字的,我拍了图片。更令人感动的是,王教授讲完课,把PPT留给了我们。

一、如何开发培训课程?

方法一:仿制(山寨)名师或专家的课程

实施步骤:

1、寻找山寨对象

寻找标准:

内容实:有实用价值

能驾驭:这个内容自己能讲

有距离:空间有距离

现在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样多,想找到适合自己模仿的专家或名师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知人者智,自知者名。关键是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和判断——

我擅长哪方面的知识传播?

我对那个课题有兴趣?班级管理?专业成长?读书交流?

我之前有多少知识(案例)储备?

我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适合模仿(山寨)怎样(谁)的课程?他的课程里能引起我共鸣的东西有哪些?他的理论部分,我能不能从自己的经理里找到实践内容?

模仿是初级的学习,模仿的前提要求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否则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2、收集课程资料

课件(含链接):拷贝+拍照

录像或录音:录屏一回放

如果是线下培训,就需要提前准备好设备。

你带去了什么,决定了你能带走什么。

今天线上课程一开始,就有学员开始录屏。我早已习惯用微信收藏里的笔记本做记录,文字、图片、视频、语音都能任意使用。每一场老师讲座,我不管能否听懂,都会用心记笔记。有些内容,当下不懂,但是有一天会用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每次外出学习,我都习惯性带笔记本电脑,坚持写学习感悟。有些好的讲座,值得反复回放学习。包括自己讲座,都要做好录播,回头可以反复观看,认真揣摩语气态势,遣词造句有没有达到最好,反复修改完善,力争达到最好效果。

王教授那句话说的直白,甚至直击每个人痛点:出来学习,难道就是为了吃喝、为了多带回去二斤肉?

精神多出来的东西,那叫丰富,身体多出来的东西,那叫负担。

3、实施山寨行动

仿制方法

整理课堂实录;个人整理、分工整理、软件整理;逐句甄别、取舍、转化;为我所用、变我所说——形成讲义加工修改课件调整内容、更换图标——形成PPT。

方法二:“理论+实践”构建培训课程即:借助名师专家的理论,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再将自己的实践过程总结归纳成培训课程。



方法三:自主开发培训课程

即: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梳理提炼成培训课程。

短片播放之后,老师问:具体到我们的培训班,谁是“二雷”?谁是“翰林”?我们要怎么做?

回想起自己第一场讲座,是参加华夏心理讲师试讲,我讲的是家庭教育主题。当时自己也是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找了一些案例,就大着胆子去了......现在回头看,很感谢自己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从此后,这个专题我就坚持做了下去,开班级家长会讲,开年级家长会讲,开学校家长会讲,招生外出宣讲,到社区宣讲......到如今,这个专题已经成了我的主打讲座之一。

二、如何打磨培训课程

一堂优质的培训课从“成型”到“成品”需多个打磨工序。

温馨提示:好课都是磨出来的。


第一次听自己讲课录音简直没法看!讲课时还自我感觉良好,回放时居然有这么多语病,个别词语语音不准,带有浓厚“新密味儿”,表情不够自然、服装不够得体、举止不够优雅端庄......

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提升个人执行力,打造精英团队》讲座,当时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完成讲座初稿,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修改、试讲、再修改,最终定稿。这个讲座,从学校到机关单位到各行业,我收获了行业以外的优秀同行者。

我认识朋友当中,有不少人备完课之后,都会先讲给家人听、讲给小组同事听......好课真是磨出来的,讲课之前一定要单独试讲,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修改语言表达力争达到最好。

正如诗经有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如何提升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

1.教态很重要

故事三多长时间能够判断出一个教师的讲课效果

主任:听10分钟

校长:听3分钟

本人:看1眼

对教态的三层要求:

第一层①能站不坐,②能站台前不只站台后,③适度地走入学生之中第二层:要与听课对象有感情和眼神的交流第三层:讲课要做到“三到”①口到②手到眼到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例如魏书生老师讲课,手势、仪态、举止都很有戏!人家那是掰着手指讲课。

培训师要有自己一身行头,得体的服装,精致的妆容,优雅的举止......都是要修炼的关键事项。正如杨澜所说:“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优秀的内在。”

外表的优秀同样是优秀,它和内在的优秀相得益彰。

2.导入最关键

著名演讲学家卡耐基说:“登上讲台,不管你准备了多少演讲内容。最初的30秒都是最重要的。”

如果让你去上培训课,前3分钟你说点什么?

客套(谦虚)几句如何?不可以!

温馨提示:平台越低,越不能太谦虚。

案例三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到北大演讲开讲第一句:“各位终于看到我了。”全场立刻响起掌声。随即,他又说:“今天来演讲,我没带讲稿,记得罗马教皇说过:‘演讲不能用稿子,用稿子表示记不住,如果演讲者自己都记不住,又怎么能让听众记住?’这样,演讲就失败了。”说到这里,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李敖掀开西装上衣,展示给大家:“大家看,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此举引起了一片笑声。李敖很快接着说:“但你们不要以为我很有信心,我也很害怕。我最害怕四种人,一种是根本不来听演讲的,一种是听了一半去厕所的,一种是去了厕所永远不回来的,一种是听演讲不鼓掌的。”李敖话音未落,学生们就已乐翻了天。

案例启示:

什么是优秀的导入——标准是什么?

聚目光:能够引起注意——大家看…

调气氛:能够调节气氛——终于看到我了…

明要求:能够组织教学——听了一半…

吊胃口:能够引发兴趣

>用什么来吊起学员的胃口?

>用什么来吊起同行的胃口?

看到这里,我专门翻开自己的博客,找到2017年6月5日的一篇文章《开场白:我该如何吸引你的注意力》,看了自己当年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课例《端午的鸭蛋》,里面的开场白,真是用了心了。

①精彩的内容

·讲课≠写论文·

成人学习的特点:点状吸收能力强

力争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到最前面。

②致蒙的问题

用问题打蒙是最为常用导入方式。

打蒙重要还是救醒重要?

不以打蒙为手段的救醒,价值会大打折扣;

不以救醒为目的的打蒙,师德会大打折扣。

王鹏程老师发评论:打蒙打蒙再打蒙,重要的事说三遍。

我觉得,先打蒙,再救醒醍醐灌顶。

3.节拍把控好

上课如跳舞,首先要确定一个节拍。

讲课是表演艺术,讲台就是舞台。讲技就是演技。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两拍(魏书生)——打蒙,救醒;再打蒙,再救醒。

许多人都知道魏书生老师讲课精彩,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精彩!许多人也没有想过要把方法拿来用用!

三拍(课堂上的华尔兹)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提出问题(观点)→给出案例→得出结论

你喜欢用上边的哪一种?

第一种适合高校教师,第二种适合一线教师

如果我要听心理咨询方面的专题讲座,会更喜欢第一种方式,我需要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我去讲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会更喜欢第二种方式。问题,案例,感受,结论,这样的模式更适合一线教师和普通受众。

四拍(吴正宪老师培训四部曲)

①学员做课——参训学员上案例课

②同课异构——培训者再上同一内容

③互动交流——寻找两堂课的不同——比较

④引领提升——培训者引领提升

王教授特意提醒,这种方式适合资深专家,作为小白,我们可以在培训新入职教师时使用

4.形式要丰富

培训圈里的一个小秘密,学员的参与度与满意度成正比。所以,一定要让学员参与进来。

温馨提示:如果你短时间难以驾驭讲座类课程,可以先从研讨类课程入手。


案例:研讨类课程

①“世界咖啡”

课程目标:用学员们的智慧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提升学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淘宝秀”——现场教学的姊妹课·课程目标:依托现场教学,对参观考察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剖析,帮助学员消化、吸收被考察学校办学实践经验。

实施步骤:

01.淘宝(观摩优质课)02.聚宝(小组汇总)

03.秀宝(代表发言)04.用宝(使用设想)

互动方式有多样,问题很简单,具有开放性,让大家容易参与进来。多鼓励少职责少评判,学员才有更高的积极性。

5.技术不可少

温馨提示:多媒体是提升培训实效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要想方设法与学员观看同一屏幕,重点内容要指给学员看。(可以使用遥控笔)

回想自己第一次讲座,果断买了装备,以备不时之需。舍不得在学习上投资,怎会有回报?正如我的小伙伴橘子姐姐,哪怕是出场社区的合唱指挥,也会为自己选择(购买)合适的服装。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

上午三个小时的课很快结束,我们意犹未尽。

这是近段时间听的最入心的课程了,王教授没有讲什么高深的理论,他讲的很接地气,具有很强实践性操作性,可谓收获满满。

接下来,就看自己该怎么做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后记:第一次用这种形式写学习感悟,就放到这里,方便随时翻看学习。

热门评论
打开郑州教育电视台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不被生活刮光所有浪漫 2022-10-14 14:15:11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2-10-14 17:25:42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2022-10-14 17:46:41
Grade3-选美大赛 2022-09-10 20:42:47
永不言败 2022-09-10 20:49:19
母女大斗争① 2022-09-10 20:43:36
严厉的老师 2022-09-10 20:58:55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2022-09-10 21:10:26
专属中秋的记忆 2022-09-10 21:02:30
难忘的中秋节 2022-09-10 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