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普通而平凡,没有多少文化。1962年,他们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平平常常,没有啥傲人的成就,但他们却用“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安居、敬业、知足、感恩”为儿女树立榜样,营造温馨舒适的港湾,庇护我们成长。
古人云,“勤以敬业、俭以养德、苦以励志、廉则养身”。时至今日,儿女们早已长大成人,在各自生活和工作岗位上讲责任、有担当、肯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5个子女中有3名党员。这些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和父母亲的影响。
做人要好学上进,走正道。
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可父母总教导我们:人穷志不穷,要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但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到了初中升重点高中时,我考试失利,当即陷入了迷茫彷徨,是母亲坚定了我继续学习的信心,她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念书,有知识才能有出息!”后来,当我和妹妹双双被录取时,父母自豪而满意的神情更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做事要克己奉公,不求回报。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做了市场销售,常年在外奔波。由于销售任务繁重,特别是碰到市场竞争激烈时,离家在外的孤独感和精神压力格外沉重,这时,父母温暖的话语总是给我莫大的鼓励支持,为我释重减压,放晴心灵的天空。遇到坎坷时,我总能想起父母对待工作的态度,特别是母亲在会战年代的艰苦岁月里,起早贪晚,每天都是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还要照顾孩子,洗衣做饭,一刻不停地忙碌,但她从未抱怨过工作和生活。母亲身体不好,但她很少请假,她说队里活儿多,人员少,一个人不去就给大家增加了负担,所以即便生病了,只要还能坚持,她就会保证出勤。母亲生性乐观开朗,她常常会把家属队里每天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讲给我们听,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做完作业后,和妹妹一起盼着妈妈下班回家。在母亲的思想里,没有坐享其成、拈轻怕重,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家庭,她总是付出最多的努力。也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我,让我深知,干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要对得起组织上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期待。凭着工作中勤劳肯干和突出业绩,2000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年后成长为一名企业中层干部……现在,无论我身在什么岗位,都能听从指挥,保持干事创业的劲头儿,注意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干出点儿样子来”,父母对我的叮咛,我永远记在心上。
过日子要乐天达观,知足感恩。
吃不饱,穿不暖,五两粮食保三餐,爬冰卧雪搞生产,老一辈石油人硬是靠战天斗地的会战精神拿下了大油田。那个年代经济上困难,但精神却不贫困,因为心中有祖国,铁肩担责任。而今,到了生活富足的时代,父母常念叨的就是知足感恩,仍就保持着勤俭节约,善诚仁爱的生活信条。记得有一次给母亲过生日,席间她瞅着一桌子饭菜无限感慨地说,“当年饭都吃不饱,真不敢想象今天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正是这种乐天知命的达观,让母亲笑口常开,她的知足常乐、心存感恩已然成了一种生活态度。母亲常说,“今天我们都生活在蜜罐里呢,每个人都是幸运的,要珍惜更得努力加油,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更幸福美好!”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习总书记说过,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浓缩着优秀文化血脉,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下一代的三观,家风连着作风,作风凝聚着士气。热爱家庭,热爱企业,进而忠于祖国,热爱人民。
如今油田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就是我们充满信心,迎接挑战,面向未来最好的回答。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装备制造集团 于志坚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