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自小我就生活在军队大院里,从我记事起听到最多的就是起床号和喊号子的训练声,看到的也都是兵叔叔们。听爸爸讲,我的老家在辽宁省的一个大山里,我的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姥姥姥爷还在那里生活。于是,我从小就对父亲口中那个养育他的家乡充满了无限向往。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终于要带着我们姐妹回老家过年了。我们从黑龙江出发,跟着妈妈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钻了数不清的大山隧道,下了火车又坐了小半天的汽车,晚上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几点的时候,妈妈说“到了”。可所谓的“到了”,只是是到了要下汽车的地方,到姥姥家还要翻过一座山,已经没有路了,需要我们走着去。还记得当时我抱着给姥姥买的糕点,晕晕乎乎地往山上走,感觉山好像要压向我一样……
已经忘记了当年的很多细节,只记得第二天醒来时才发现姥姥家就建在一个山坳里,山坳散落着全村的十几户人家,四面的山都很高,而门前的路就是高低不平的石头路,晚上还没有电灯,点的是叫不出名字的“嘎斯气灯”,不亮,还有一股味道。去大爷和姑姑家串门,都要翻好几座山,而对于吃的是什么,也早就没有了太多印象,只记得刚过完年,我们几个就哭求着妈妈早一点儿回家,回到家后,对于姥姥家的向往就再也没有了。
不久,姥姥姥爷就被爸爸妈妈接到了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老家”这个词就彻底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许多年后,舅舅家的弟弟要结婚,邀请我们回去参加婚礼,并且告诉我们可以开车回去,山里修路了。于是,那年我们驱车回到了阔别近30年的老家。山里的人家还是那些户,可家家都盖了大瓦房,有了电视和自来水。我们回去时正值杏子成熟的时候,家家院子里的黄杏挂满枝头。舅舅告诉我们,这些年政府鼓励他们承包山,山上都种上了大枣、杏、梨和一些中草药,村民的日子比以前好很多了。
在舅舅家住了几天,山里的空气和满山的水果让我们流连忘返,可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山。
后来的几年,我们有时间就会回到山里居住一段。让我最难忘的,是那年姥姥病重,她要落叶归根,我们便送她回到了山里。几座山以外的姨姥姥听说了赶来看望她。两个近90岁的老人的对话让我泪流满面。
姨姥姥说,“姐姐啊,你怎么病得这么重啊?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我一个裹脚的老太太从来没有出过大山,现在都知道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和火箭长什么样,没有见过的海鲜也都吃上了,叫不出名的果子也吃过啦,好日子才开始,你怎么就病了呢?”姥姥拉着姨姥姥的手拍打着说,“老妹子啊,你姐我这些年跟着姑娘在城里生活,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每年孩子们都开车带着我去旅游,也见过了世面,想想以前的苦日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妹子啊,我知足了。咱家现在也这么好,你要好好活着,替姐多享受些年啊……”两姐妹就这样拉着手说着话,直到姥姥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还挂着微笑。
处理完姥姥的后事,我们站在山上,仔细回味这些年大山里的变化,网络的覆盖已经让这里和外面的世界没有了距离;满山的果树开着各色的花,仿佛画一般的美丽;路修到了家门口,收取山货和水果的商家也自主上门,很多人家置办了汽车,而院子里的石磨又开始了它的工作,为的是吃上山里的特色……近40年的变化,让我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里,即便姥姥离开了,可我还是忘不了姥姥家的这片山!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天然气分公司 闫丽华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