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_秦风_无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节。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
英烈祭日,你可还记得他们?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英勇牺牲。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丰碑前,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翻开篇篇伟绩,追忆往昔;不能忘记战火中的昨天,那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里,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挺起的坚毅的身躯,在弥漫硝烟中发出的震天吼声,用热血奏响了壮烈的凯歌,用鲜花般的青春谱写了中国光辉的历程。他们英勇顽强地同敌人进行斗争,艰苦卓绝,冲锋陷阵,前赴后继,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倒下了,永远长眠在深深爱着的这片土地。“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夏明翰,满含悲切的诗句犹在耳畔回响。
至今,我们还依稀听见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大渡河畔隆隆的枪炮声;
至今,我们的眼前依然活跃着关天培、邓世昌、杨靖宇、董存瑞的身影……那不屈不挠、坚定忠贞的步伐,那大无畏的气概、坚定的信念。
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祖国做出了不朽贡献;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今天,不管我们是否安稳,但从未因为战火而颠沛流离;
今天,不管我们是否富足,却从未因为硝烟而忍冻挨饿;
今天,不管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尊严,却从未因为战乱而任人宰割。
烈士们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当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脊背上,流淌在生命的长河,生生世世,永不泯灭。英名永垂不朽,精神万古长青。
清明节,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100多年来,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丰碑前,留下我们深切的思念,看到了吗,那常青的塔松,守护在你们身边,在祖国灿烂的阳光里,我们一起走向春天。
作者 头台油田第四作业区 程宏达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