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辉|忘不了,梦开始的地方

2020-12-26 11:06:2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是梦开始的地方,我生在大庆油田,与油田一起成长,油田就是我的故乡。


我出生在60年代,听老人讲我出生在大庆标杆村,也就是现在的第一采油厂第二油矿所在地。我记事的时候是在第三采油厂有个301采油队,我是在那里长大,我想写写我童年的故事,找找小时候的影子。


微信图片_20201223091019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只知道叫“301”,具体是什么意思当时并不知道,那时候还有个地名叫——上游,只是在公交车站牌上写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称这个地方叫“301”,那时候由于年龄小,以为“301”就是整个世界,从交通车站往北要走很长一段砂石路,就能隐隐约约看到几排干打垒的房子,这些房子有一部分是迁走的牧民留下的,有一部分是油田员工家属造的干打垒。


那时候的理念是“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居民区就建在生产单位附近,人们的生活很简陋,每家都是木头门,还用的明锁,坐车、用水、用电、用气、看电影、上托儿所、上学都不需要花钱的。


后来知道其实“301”就是一个采油队的编号,队部是两排房子,北面有个很大的空房子,应该是食堂,经常在里面放电影,看节目。工人们每天上班、下班,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每天傍晚,在门前总是聚集很多人,那时候单位还组织跳一种叫“忠字舞”的活动,都是年轻人,我们所称呼的就有两种,一个是“叔叔”,一个是“阿姨”,几乎没有见过老头和老太太,更没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称呼了。


微信图片_20201223083106


地方虽小,但各种生活配套还是比较完善,记得在队部前面一个树林里有个红砖红瓦的卫生所,里面有两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旁边有一间房子卖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小卖部。东面不远处有一个叫“大宿舍”的民居,东西走向,一条长长黝黑的走廊,让人感到害怕,大约住着10几户人家,朝阳每家一个房间,北面是公共厨房,没到做饭时间,整个走廊都弥漫着各种菜味和喧闹声。


后面有个小学校,是一栋干打垒改的,就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大约有20多个学生吧,一个姓王的女校长,一个叫张淑梅的老师,我在这里上了两年学就转走了,也许是当时最小的学校吧!


东面是家属区,有两三栋砖房,其它都是干打垒房子,有个托儿所,是用青砖盖的房子……


微信图片_20201223083054


那时候爸爸在食堂做管理员,后来又到北三区五排井当采油工,那时候的草原很美,一排排白色的油井房井然有序,一条条被埋着的油管线像一条条卧龙向远方延伸而去,那蓝天绿草成了我儿时的乐园,红白相间的火柴花、红红的野百合,有采不完的黄花菜,各种野花遍地开放,野鸡,野鸭随处可见……


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再也没有回去看“301”变成了什么样子,但有机会还是委托那里工作的朋友替我看看变化,那里毕竟是我人生梦开始的地方啊!


作者 第二采油厂 刘朝辉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

热门评论
打开大庆油田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刘朝辉|忘不了,梦开始的地方 2020-12-26 11:06:29
刘佳|凝心迈进“十四五” 彰显油人“新担当” 2020-12-25 09:41:44
刘馨阳|你好,老会战! 2020-12-25 09:41:44
油图书院|好书推荐《轻轻走路,用心生活》 2020-12-25 09:41:44
于伟|冬日的咖啡馆 2020-12-25 09:41:44
赵丽婷|编织线 2020-12-25 09:41:44
杨季冰|七月 2020-12-24 09:00:36
大庆油田共青团“我的岗位责任心”青年微语录(二) 2020-12-24 08:59:26
李锐|冬雪之灵 2020-12-24 08:59:05
杨晓丹|岁寒三友 2020-12-24 08:58:34
没看够!下载个大庆油田呗!
大庆油田 有态度的新闻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