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而后,松、竹、梅成为岁寒三友。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曾有合照,泰戈尔似老松,站在中间,志摩是竹在右,左侧的徽因妹妹当然为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图。可见,能成为岁寒三友,凡花俗人不可为。用京剧的角色诠释这三友,非老生、儒生、青衣不可,花旦不行,桃花到适合。竹的清逸伴着梅的幽香,似乎薄了些,浮了些,古朴的老松来补上,就瓷实了,稳妥了,齐活儿了。少一不可,多一则俗。
梅的诗词多,曲儿亦多。“梅花香自苦寒来”激励着多少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郎。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好。最喜欢的是河南梆子《钟馗》的唱词:“一树梅花一树诗,顶风冒雪傲其枝。留取暗香闻广陌,不以颜色媚于斯。”钟馗在考场上一气挥墨写成,而后不满考场的徇私舞弊,又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玉皇大帝感念他的刚烈,封为鬼王。世人都知道捉鬼的钟馗,却不知他生前乃是翩翩一少俊。甚为可惜!戏到这里,早已潸然。这首梅诗,当时只看过一遍就记住了,对于记性奇差的我,实属不易。也把“留取暗香闻广陌,不以颜色媚于斯。”这句作为今生的座右铭,不媚俗不卑躬,永远尊重自己的本心。
曲儿里面,《梅花三弄》最好,要用洞箫来吹,潭渭裕的好。因为嗅出了梅的阵阵幽香与丝丝凉意,那梅上一定顶着新雪吧!谭维维在《经典咏流传》里的演唱的一首《墨梅》,甚为惊鸿!网友评论:“磨剑20载,唱出了中国人的风骨!”新瓶装老酒,这“新”比“树小墙新画不古”里的“新”成功多了。谭维维这些年到民间潜心学习各类曲风,厚积薄发,前几年春晚的华阴老腔就唱炸了全国,这次的《墨梅》糅杂了京剧唱腔进去,全场雷动。感叹于刚刚30岁的她就懂得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小妮子前途无量也!还有个意外收获,就是老母听完这首歌,鼓励我去学心心念念了几年的竹笛,我就差点没给老母磕头了。
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苦于北方无竹,我有竹笛相伴,权当坐卧幽篁里了。尘世中待久了,越发脑满肠肥,吹上几首笛曲,无上清凉。“笛”古语中解释为“涤”,涤荡心灵之意。笛把竹的清逸、幽远化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竹子有节,故古人尊崇为“气节”。竹子可酿酒,也可盛酒,有清气。竹笋鲜美,是素食者的饕餮。成都的茶馆里,竹桌竹椅,茶碗里泡的又是当地产的竹叶清。看过丰子恺游记,他去南方乡下旅行的时候,特别喜爱当地的竹子器具,并且全部画了下来,还记得用一小段竹筒装上煤油,做成的竹子油灯,小巧可爱。很多山中的隐士劈开竹子,连为竹管,引来山上的泉水煮茶喝。《茶经》上记载,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我们平时泡茶用的桶装纯净水,估计给山人濯足也会不屑。竹,可食,可饮,可用,可赏。上得天堂,进得厨房。
最后该老松压轴出场了。我给他配上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民间给松树的评词:“四季常青”。是啊,春天,你们桃红柳绿。夏日,你们蝶舞鸣蛩。秋来,落木萧萧。冬近,万物肃杀。松是那傲然红尘之外的隐士与禅者,四季冷暖,悲欢离合,与我何干?我自是识得本心,岿然不动,一切皆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你寻觅不到,因为松是尘世的大隐,像一位见性的老禅师,你不知他,不懂他,纵使见面不相逢。寒山子说:“你说的我不懂,我说的你亦不明。”听说,去杭州的灵隐寺老松下,品茗下棋,间或松子几粒掉落棋盘之上,甚有禅意。松啊,你不就是物化了的修行者吗?
松、竹、梅,你更爱哪一枝?
作者 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 杨晓丹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