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谈起家乡大庆,我的心中便流淌出这首歌,它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创业》,歌唱的就是我的家乡大庆在创业初期的艰苦岁月。
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我的父亲就是68年响应国家号召,从五常来大庆支援建设的。
《创业》这部电影播放的时候我刚出生,父亲工作在钻井二大队电话班。那时也没什么好吃的,苞米面饼子大碴粥,最好的零食是“锅巴”,铁锅焖饭剩的饭嘎巴。我大一点的时候,我哥要穿过基地一片苞米地走好几里地去上学,我妈就领着我站在苞米地边喊哥哥,直到听见哥哥安全通过时才离开,同住处还有很多这样的家属带着孩子在后方劳动,男同志们在前线。电影中艰苦创业的场景很真实。父亲说和他一起来的伙伴都受不了这个苦,回到老家了,但是他坚持了下来。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和我哥继承了爸爸的衣钵都工作在油田岗位。我哥研究生毕业,回到大庆致力于油田信息技术的研发。我则来到第四采油厂,从此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杏北油田这片热土上。
我所在基层队是第三油矿临近西干线的一支采油队,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且井数多、距离远,这给日常的生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再高的山峰也抵挡不了不懈的攀登,再艰苦的环境也压不住乐观的笑语,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张张朴实、亲切和真诚的面孔,处处弥漫着积极的情绪。井排路上,一个个红色的身影不断忙碌着,此时正值生产管理备战时期,加盘根、取油样、打磨丝杠、平整井场……他们顶着炎炎烈日,挥洒着汗水……下班后回到更衣室,又是一片欢声笑语,私下里我带着好奇心询问了几位年龄相仿的同事,如何在承受如此高强度工作量的情况下还乐此不疲,不同的人,但得到的几乎是同一个的答案:我是石油人,我自豪。多么简洁朴实的话语,但其中又包含了无数的石油人实现原油稳产的信念和气魄。
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队党支部书记安排我写一篇稿件,当时我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按照日常对同事和工作理解完成了任务,却意外地得到了表扬。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成为了一名兼职报道员。为了顺利完成每个月两篇稿件的任务,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阅读各类报纸刊物,遇到好的稿件就裁剪下来,粘贴到素材本上,经常翻看学习,启发写作思路,并坚持多读,多练,多思,稳步提升自身的写作功底,常常为一个词语、一个段落而斟酌许久。即使上下班途中,我都会随身携带纸笔,一旦灵感乍现,立即提笔就写。经过不断的磨练,如今的我已经可以掌握较为扎实的写作技巧,多年累积参与完成各类稿件300余篇,逐步受到了同事、领导的认可。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对基层报道工作的高度热情,因为我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我要用我的笔去歌颂我身边的石油工人,让大家都了解我们新时代石油工人朴实无华的工作生活。
如今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美丽,富饶,宽敞,整洁,她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油田,她还拥有着诸多殊荣: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被称之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
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0月31日,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活动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庆特殊的政治关怀,干部员工深受鼓舞、深感振奋,进一步凝聚了推进油田发展的磅礴力量。
我依恋这片土地,我将青春热血全部融入这片土地!大庆,你用一甲子的金色记忆,伴石油人成长,助石油人前行,今天,我们站在油田开发建设60周年的新起点,新一代的石油人前行不忘来时路,以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己任,以大庆油田发展纲要为道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 第四采油厂第三油矿 李菁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