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第四采油厂试验大队宣传干事):
广泛涉猎才能博采众长
从小,刘佳就爱读书,阅读量多,涉猎范围也很广。随着年龄增长,书自是越读越多。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上下几千年;中国的、外国的横跨几万里。每读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在刘佳看来,读书要先“读万卷书”,才能全面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我们读的书,就像我们吃的饭一样,虽然不能全然记住,但最后也会多少有些营养融入我们的血液和思想。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才能酿出甜美的蜜来,若叮在一处,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也充分说明了多读书的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方向。只有读书的数量足够多,像蜜蜂采蜜那样,吸收每本书中最甜美最上乘的东西,才能全面发展。”
刘佳认为,涉猎的范围足够广,才能博采众长。不同类型的书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古之集大成者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攀登制高点。韩非子聚法家各派之精华,成为法家一代宗师;董仲舒从道、法等不同学派中博采众长,成就儒家正统地位……博采众长不仅能使个人获得成功,更会让社会思想、文化、艺术等各领域都能从古到今汇聚成异彩纷呈的河流,生生不息。”
“读书越多,我会越快乐、越成熟,因为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体会了不同作者的不同思想后,我思考问题时就不会拘泥于一处了。多读书,读多种书,对我来说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刘佳笑着说。

姚殿军(第二采油厂第二作业区采油4-2 队员工):
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
“自古以来,博览群书便是很多读书人的追求。可我认为,精读也同样重要。”姚殿军说,“精读,是在博览的基础上,有选择有计划地精心细读一些‘经世致用’之书,目的在于求深求精,融会贯通。”
在姚殿军看来,纵观当前人们读书之现状,博览有余而精读不足,或者说是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根源在于一味地多读、广泛地读,“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养成了浮光掠影、浅尝虚骄的习气。“有些人看书‘掐头去尾’,开篇瞅瞅,结尾望望。就如郑板桥所云,‘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景,与我何与也……’”姚殿军说,“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生也不过阅读几千册书而已,不可能穷尽天下所有的知识,所以要有选择地读书,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以‘有涯’之生去求‘无涯’之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能保证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有选择性地读书。”
为此,姚殿军建议,应该在读书的过程中把“博览”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要注意有选择有计划地“ 精读”,避免在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书籍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家徐特立老同志在介绍自己读书经验时指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懂。我觉得这样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就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
“读书,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也很干净。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比较读书多少,而是要从兴趣出发,从心出发,轻车简从,一路恣意挥洒,这才是读书的快乐。”姚殿军说。

孟浩(钻探工程公司运输一公司运输二分公司修保厂厂长):
量的积累比深度挖掘更重要
在朋友眼中,孟浩是一个读书狂人,每天书不离手,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身边的书籍忘我地阅读。说起读书该重“精读”还是“博览”,孟浩迅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书自是读得越多越好,在一定程度上,‘量’可能比‘质’更重要!”
“多读书会让你的思路变广。看似没有关系的几本书,其实里面蕴含的道理可能都是相通的;你认为和工作毫无关系的书籍,读多了,你就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运用到工作中去。书读得多了,思想就变得丰富了,甚至对于同一件事的理解都会发生改变。”孟浩结合自己的工作解释道,“此前,读一本书,让我想到了一个新的创新点;又读了一本书,让我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法子;当我读到第三本书时,我发现,在原来第一个创新点上稍加改制,降本增效的成果就会更明显。”
孟浩认为,“量”的重复积累和深度挖掘是相辅相成的。多读书,也包括对书的反复阅读,也就是“精读”,因为好书是经得起推敲和琢磨的。“厂里的年轻人跟我谈读书,大部分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思考了许多,觉得自己的想法深邃无比,可一读书却发现,自己想到的,别人已经想过了,而且说得透透的。这就证明,多读书,才是最好的深度挖掘方式。”孟浩分析说,“一个人光是读一首诗,只是觉得‘挺好’;若再多读读关于诗人的背景和解读当时环境的书籍,便会感慨:‘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当时诗人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所以,只有‘量’的充分积累,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维深度。”
“杨绛先生说,许多人的问题是读得不够,想得太多。我想补充的是,这世上许多事,已经有许多人替我们做过深度挖掘。我们如果做到足够的积累,就能更高效率地达到更高质量的深度了。”孟浩说。

李婷(第五采油厂三矿团委书记):
多读书才能丰富阅历
今天的话题,让李婷想到了高中时参加的一次辩论赛。正是这次辩论赛,让李婷真正意识到,多读书有多重要。
那次比赛,为了搜集某个观点的不同事例,李婷大量阅读查阅资料,最终获得了当场的最佳辩手。这样的成绩让她彻底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人们对事物的理解,都需要经历过才有感悟,但人生是短暂的,不可能任何事都亲身经历。那么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读书,这样才能多向他人学习。”
李婷认为,每本书都是作者阅历的体现,读书其实就是在和作者进行交流,读的书越多,看到的思想就越多,无形中就增加了自己的阅历。现在,读书已经成了她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这两年的大量阅读,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读书,还是涉猎得广一些才会更有效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每个作者的观点都不相同,如果一类书只读一个人的,反而会被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局限住,最后形成思维定势,容易局限自己的视野,看不到问题的全貌。”李婷说。
读书多年,李婷知道,读书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表述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就藏着你读过的书。读大量的书,即使金钱上并不富足,但精神上我足够富有。”李婷目光坚毅。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