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是三哥送我的,在旅行的途中看完的,“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这句话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三哥知道我喜欢看一些关于生死的文字、书籍和影视,《西藏生死之书》《死亡如此多情》《天蓝色的彼岸》《德鲁娜酒店》等,希望通过阅读观看,来找寻生命的意义。想知道,死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面对死亡?死后的我们去了哪里?是否真的会喝下孟婆精心为我们准备的那碗孟婆汤?
我被《当呼吸化为空气》这个名字所吸引了,又被书中的主人公的勇敢所折服了。主人公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一名医生,才三十几岁,正是人生事业、才华的顶峰,却被查出来身患肺癌,而且已经全身扩散了。直面死亡的他,却一直没有忘记探寻生命的意义,没有停止追寻人生的价值,以及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主人公保罗在得知自己患了恶性肿瘤后,也曾痛苦迷茫和焦虑不安,一方面他必须要面对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另一方面他想努力弄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值得或支撑他活下去。医者不能自医,医生和病人双重的身份,让他有种撕裂感。他一边钻研医学,一边又转向文学作品寻找答案。面对自己的死亡,他在挣扎,是重建旧生活,还是去寻找新生活。庆幸的是,他的肿瘤医生却给了他非常大的鼓励,让他一定不要忘记寻找价值,要找到什么对他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并支持他重回神经外科医生的岗位。
保罗从查出癌症到去世,总共只经历了22个月的时间,这本书是他在生病期间写的。那个时候,虽然病魔缠身,他还坚持做着神经外科的医生,每天给他的病人开刀治疗,在工作之余还抽时间写作。到了后期,他的癌症扩散的非常迅速,而且一般的药物治疗都没有效,死神没有留给保罗多少时间。“因为我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活着。我会把死神看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活着,直到正真死去的一刻。”保罗的勇气实在是让我佩服,保罗的家人对保罗的爱和尊重,也让我为之动容!
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保罗决定正视死亡,不仅体现了他在生命最后时光的精神,更说明了他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虽然保罗的遭遇令人悲伤,但他自己,却不是一个悲剧。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打过一个比方:
“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视骄阳。所以请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现在。
秋季是收获颇丰的季节,黄澄澄的玉米棒压得杆子微微弯下,伴着收割机轰鸣声,和四处飞扬的玉米杆的碎屑。一片金色的海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也迎来丰收的季节,一口口油水井采取油样,水样,落实它们生产情况,为冬季稳产做好保障。为油水井裹好毛毡,外面缠好玻璃丝,迎接冬季生产运行。在农民感受丰收喜悦时,我们也感受着稳产的快乐。
作者 物业管理一公司龙新物业分公司 徐静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