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毕业29年后,我和当初在中学教我语文的王文超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庆写作学会召开的第六次年会上。
那天中午,参加大庆写作学会年会的会员代表缓缓走出会场,参加集体合影。我走着、走着,眼前亮了起来:那不是王文超老师吗?没错,正是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我快步走到老师跟前,和老师打了招呼:“王老师,您好!” 王老师看到当年的学生也开会来了,非常高兴!
“好!好!现在看来,当初我选你担任语文课代表,是选对人了。呵呵!”老师接着讲:“那时候,我还经常把你的作文当范文讲评呢。”听了老师的话,我也笑了。对老师说:“我能有今天,得感谢老师当年对我的栽培呀,谢谢您!”
此刻,一些积淀在我脑海里的文字信息变成了一幅幅动感画面:
王老师1965年来大庆学习、工作,曾在大庆油田钻井前线工作多年,之后长期从事教学和文秘工作,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由于他熟悉大庆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生活状态,更由于他深深地热爱脚下这片热土,因此,他笔下各个体裁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虽然毕业后一直没有见到王老师,但我一直关注着老师的作品。2002年10月,老师出版了反映大庆会战年代钻井工人生活、工作的文集《背磨人》(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4年国庆节,老师白手起家创办的《铁人文学》,在大庆油田试刊。在北京的原石油工业部老领导李敬、焦力人和陈烈民看了《铁人文学》试刊号后,欣然题词,予以勉励;著名作家魏巍还为《铁人文学》题写了刊名。
在担任《铁人文学》主编的同时,王老师还坚持小说、电视剧本的创作,写出了不少油味十足且有份量的文学作品……
“注意啦,注意啦,请大家看镜头”。摄影师的声音,把我从回忆拉到现实。我依偎在王老师身旁,“咔嚓、咔嚓、咔嚓”,摄影师为我们师生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午餐时,我和王老师坐在一起。席间,我将自己走出大庆十中校门,特别是在试油试采分公司25年来的工作、生活和业余笔耕情况,向老师进行了简要汇报。老师听后,深感欣慰。
“天涯海角有穷时,唯有师恩无尽处。”感谢王老师让我在求知的路上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

作者 试油试采分公司 高建勋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