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节好课?
在我看来,一节好课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能够借助教材(课程)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学科素养及跨学科素养的提高。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在一定的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得以实现。这种感悟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 。这样的课是好课。
要上出好课,需要教师做到:
与教材对话 —— 熟悉教材:浏览本学科的全套教材;通读某一册教材;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精心组织教材、处理细节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某一单一知识点,教师能够连点成线、线动成面的串联起知识体系,这样也会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铺垫。
与学生对话 —— 学情分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目的要求的关键。每个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个别化的历程。学生是有待点燃的多色彩的火把。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每节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及性格等,做到“心中有学生”;既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也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要研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作出较为正确的预见等。(立足学生所需)这也就是我刚才所提到的,可能你做的是正宗川菜,但你的学生只适合杭帮菜的清淡,所以我们要立足学生所需,因材施教。
与同伴对话 —— 互动交流:21世纪,是一个团体合作的社会,不再适合单打独斗,一个人最多走出十步,一群人通力合作,可以征服高山。在我们每周二下午的集体教研活动时,或者利用下课的零碎时间,对课堂教学或是备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时进行探讨交流,可能相互之间的一句话,会让我们的思路得到启发。
与自己对话 —— 审视自我:咱们学校也有很多从各个学科中心组走出来的教师,记得当时从中心组传承下来的一个习惯,带着录音笔上课,拿体育上的秒表进行教学。前者带着录音笔上课,方便教师自己整理课堂实录,在听自己上课录音的过程中,在你一次次整理录音的过程中,会很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说会有“然后”、“那么”等这样的词语,教学语言的精准等等,方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拿体育上的秒表进行教学,方便我们把控时间,在很多课堂上都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环节,一般交流6-7分钟最好,太短学生不能充分探索交流,时间太长会造成学生做其他事情。那么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交流时间,对于年轻教师可能会薄弱些,脖子挂个秒表方便我们掌握时间。
与理论对话 —— 学习提升。学,然后知不足。在教学中,和同伴交流能够提升你的实践经验,理论学习可以增加你只是的储备。就像袁晴你要交出100分的学生,首先你得是个10000分的学者,能够道出1000分的教师。
研究课标,寻求基点;研究教材,寻求原点;研究学生,寻求起点;研究教法,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优质课常态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日常教学中,每一节课均应有完整的、可行的教学设计。青年教师应备详细的教学设计, 重在规范;有经验的教师应有简约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重在创新。对于新教师来说,需要站稳讲台,课堂扎实有效。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要有创新,追求卓越的课堂。
课堂上我们追求师生能够得到共生长,在每节课中不但有花开的美丽,更有开花的生动与神奇,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长时拔节的美妙韵律。做到这些需要们共同的探索,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得到快速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最后,有一句话和伙伴们共勉:在没有成为一个妈妈之前,我不清楚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正是有了我的蹦蹦跳跳,我才真正理解我的班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和未来。那么在做的有孩子的、即将迎接新生命的、终将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想想你是否愿意你的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上学习?
以上是我关于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和思考,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