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思考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小学的班主任每天都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班级管理中,即便如此,班级中也总是状况不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智同时发展的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产生思维定式,同一个问题发生在性格不同学生的身上,班主任就不能用相同的方式去处理,
就班级常规来说,如果老师仅仅是爱学生,没有常规,没有引导,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还是一盘散沙。班级中没有有序的常规要求,学生就会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因此,我在每次学期初的管理班级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建立班级常规。
一、增强学生“小主人翁”意识
建立班级常规,首先要有一批有责任心的班级委员和班级常规要求,这是常规管理的基础。
基于班级的现状,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项活动,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等。基于学生这样的特点,我在学期初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不会将班级内的班委成员是谁直接下发给学生们,而是先出示了各个班委的职责划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报名、进行竞选,每个岗位竞选出至少3名学生每月轮流进行。
在班委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反思,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中,让当过班委成员的学生带领其余学生,先小组交流现在班级常规的要求适不适合班级,再进行全班讨论,从而调整出适用于本班学生的班级常规要求。
这样的常规管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小主人翁意识,还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汇报+落实=节节高
班级的常规要求在学生共同交流中调整好之后,就要抓落实了。“学生遵守了没有?坚持下去了没有?”是常规管理中的关键。
我会把每周周一的主题班会时间剩下15分钟,让班委成员坚持每周总结上周学生遵守班级常规的情况,有无违反等现象,对于做的不好的提出建议,对于做的好的提出表扬,最后计划本周要达成的目标,坚持每周记录、每周有提高。在坚持几周之后,明显感觉到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在增强。在学期末总结班级整体情况时,学生也会积极发言,说出本学期自己或者班级在班级常规中的优点与不足。鼓励班级成员在下学期的班级常规制定中就“如何使我的班级越来越好”献言献策。
在汇报与落实中,虽然放手给学生,但是我也一定会参与到其中,在班委进行反馈前,我会先在周五下午召开班委会,让班委成员将本周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先对我汇报,我会适当的进行修改与调整,及时指导。
作为一名班级的大家长,我会带领好我的班级团队,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在最美的年华享受童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