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上幼儿园的侄子回来了,这是他第二次回来度假,以前从未离开过父母这么长时间——整整七天。
父母最担心他不好带,调皮、任性,不好好吃饭。
去超市买洗漱用品,小侄立即提出要买玩具,我想了一下,答应了,但不能超过10元,小侄看我答应了,又接着确定是不是不能超过10元,我肯定地点点头,“那十元可不可以?”小侄又问。
“嗯,没有超过十元,当然可以!”
“那11元,可不可以?”小侄又试探着问。
“当然不行!”我坚决回答。
见我如此坚持,小侄说:“那好吧!”
我们下楼去超市,路过楼下的小卖部,小侄立即奔向哪里,那儿有他心仪已久的变形金刚小玩具,他站在那儿选了自己中意的玩具,付了2元钱,我问他还剩几元钱,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有八元。”
“那好,我们去超市只可以买8元的玩具了!” 我提醒他。
到了超市,我们直奔2楼,走到图书前,小侄又走不动了,原来他一眼相中了一套《熊出没》拼图画册,他拿下来仔细观看,又翻阅了定价——18元,超出了他能支配的范围,便又放下走到其他图书跟前,翻翻这一本,看看那一本,再问问营业员价钱,当听到价钱不是他心中的价位时,便直接问有没有八元的?营业员告诉他旁边的特价书有时,他便跑到特价书前仔细翻阅,女儿都有些不耐烦了,直接去选其他日用品了。翻了许久,似乎没有他中意的书籍,便又跑到原来的图书前,跪在地上,似乎难以割舍,我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又想孩子对书籍如此感兴趣,我为何不能给他买一本呢?但又一想提前约定了,不好改规则。便对他说:“如果你特别想买这一本,也可以,只是你在家的这几天,一定不能再买玩具了,你自己决定吧!”
“那让我想想吧!”小侄回答。
只见他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看看个,摸摸那个,不断地选来选去,连旁边的营业员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最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最终选择了几天里不买玩具,买了自己喜欢的拼图画册。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问我:“姑妈,我是不是明天不能花钱买玩具了,但到了后天,我是不是还有10元钱可以花?”
哇,原来他理解为每天都有10元钱的零花钱了。我告诉他:“不是后天没有零花钱,而是在家的几天都没有了零花钱了。”他争辩说每天都有。我坚决不让步,他看我不肯,便又和我商量,那我能不能干活挣钱。我爽快的答应了,这个倒可以。
接下来的几天,无论做什么事,他都念念不忘挣钱,让他吃饭,他会讲条件,“如果我好好吃饭,是不是可以挣一元钱。”“我收衣服了,是不是可以得一元钱?”连开个门,都要答应他一个条件。每天都在算自己的挣了多少钱。
我看他如此这般,便提出“挣钱太容易,你做错事是不是应该罚钱呢?”他很讲道理,同意了,后来,他把门帘拽掉了,我告诉他要罚一元钱。他很顺利就同意了。
再后来,他又把姐姐的地球仪踩坏了,我告诉他要罚款一元,可姐姐不愿意,要罚他10元,我知道姐姐是逗他玩。便说:“这是姐姐的东西,姐姐说了算,姑妈不当家。”他看十元有些多,便和我们一直谈判“一元,要不两元?”“那我好好听话,不要罚了!”“我的零花钱都不要了,好吧?”看着他那可爱的样子,我们仍不住偷偷乐!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要和你讨价还价,常常让你一不小心就被他蛊惑了,除非你有极强的定力。最后,连女儿也看出了我的妥协和退让,再需要买东西之类的事情,总是她带着弟弟去采购,直奔目的地,能很快就出来,答应弟弟的事情,也立即实现,速战速决。看来,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牵涉到自己亲人的时候,那更是考验执行者的心智。难怪乎,我们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一个情字,就会让你乖乖妥协。
父母最担心他不好带,调皮、任性,不好好吃饭。
去超市买洗漱用品,小侄立即提出要买玩具,我想了一下,答应了,但不能超过10元,小侄看我答应了,又接着确定是不是不能超过10元,我肯定地点点头,“那十元可不可以?”小侄又问。
“嗯,没有超过十元,当然可以!”
“那11元,可不可以?”小侄又试探着问。
“当然不行!”我坚决回答。
见我如此坚持,小侄说:“那好吧!”
我们下楼去超市,路过楼下的小卖部,小侄立即奔向哪里,那儿有他心仪已久的变形金刚小玩具,他站在那儿选了自己中意的玩具,付了2元钱,我问他还剩几元钱,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有八元。”
“那好,我们去超市只可以买8元的玩具了!” 我提醒他。
到了超市,我们直奔2楼,走到图书前,小侄又走不动了,原来他一眼相中了一套《熊出没》拼图画册,他拿下来仔细观看,又翻阅了定价——18元,超出了他能支配的范围,便又放下走到其他图书跟前,翻翻这一本,看看那一本,再问问营业员价钱,当听到价钱不是他心中的价位时,便直接问有没有八元的?营业员告诉他旁边的特价书有时,他便跑到特价书前仔细翻阅,女儿都有些不耐烦了,直接去选其他日用品了。翻了许久,似乎没有他中意的书籍,便又跑到原来的图书前,跪在地上,似乎难以割舍,我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又想孩子对书籍如此感兴趣,我为何不能给他买一本呢?但又一想提前约定了,不好改规则。便对他说:“如果你特别想买这一本,也可以,只是你在家的这几天,一定不能再买玩具了,你自己决定吧!”
“那让我想想吧!”小侄回答。
只见他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看看个,摸摸那个,不断地选来选去,连旁边的营业员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最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最终选择了几天里不买玩具,买了自己喜欢的拼图画册。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问我:“姑妈,我是不是明天不能花钱买玩具了,但到了后天,我是不是还有10元钱可以花?”
哇,原来他理解为每天都有10元钱的零花钱了。我告诉他:“不是后天没有零花钱,而是在家的几天都没有了零花钱了。”他争辩说每天都有。我坚决不让步,他看我不肯,便又和我商量,那我能不能干活挣钱。我爽快的答应了,这个倒可以。
接下来的几天,无论做什么事,他都念念不忘挣钱,让他吃饭,他会讲条件,“如果我好好吃饭,是不是可以挣一元钱。”“我收衣服了,是不是可以得一元钱?”连开个门,都要答应他一个条件。每天都在算自己的挣了多少钱。
我看他如此这般,便提出“挣钱太容易,你做错事是不是应该罚钱呢?”他很讲道理,同意了,后来,他把门帘拽掉了,我告诉他要罚一元钱。他很顺利就同意了。
再后来,他又把姐姐的地球仪踩坏了,我告诉他要罚款一元,可姐姐不愿意,要罚他10元,我知道姐姐是逗他玩。便说:“这是姐姐的东西,姐姐说了算,姑妈不当家。”他看十元有些多,便和我们一直谈判“一元,要不两元?”“那我好好听话,不要罚了!”“我的零花钱都不要了,好吧?”看着他那可爱的样子,我们仍不住偷偷乐!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要和你讨价还价,常常让你一不小心就被他蛊惑了,除非你有极强的定力。最后,连女儿也看出了我的妥协和退让,再需要买东西之类的事情,总是她带着弟弟去采购,直奔目的地,能很快就出来,答应弟弟的事情,也立即实现,速战速决。看来,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牵涉到自己亲人的时候,那更是考验执行者的心智。难怪乎,我们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一个情字,就会让你乖乖妥协。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