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坚持记录培训心得
——众筹众智 我也分享一点
最近几年,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自己得了一种病——“在培训班上做不到那么积极那么活跃”的病,更多地是想安静的欣赏、倾听、思考。我们知道在一个培训班上,或者在你的培训课堂上,学员“积极”,对培训项目,对你有多重要。
一方面自己喜欢学员积极踊跃地表现,一方面自己又做不到……这对矛盾时时让自己挺纠结。
去年写下一篇文章《我病了,谁有药》,但是很遗憾,没人给我开药方。
首席专家曾老师和班主任袁老师,开了一个药方——小组团队活动,轮流主持、分享……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这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习惯,那就是记录。
今天是培训的第10天,我记录16篇,顺带写了一篇小小说,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参公众号。大概有2万字,不出意料,这次培训能完成5万字。
1.我为什么要记录?
1)捕捉——捕捉稍纵即逝的灵光一现
听课的时候,我们一定有不少这样的时刻:
让自己吃惊的
让自己疑惑的
让自己灵机一动的……
但是,这些灵感往往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及时捕捉住。
2)反思——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不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古希腊)
没有反思的学习,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捕捉,并不等于记录。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
比如“四个小角”学习活动……
3)运用——转化自己的学习成果
博学之、明辩之,慎思之,笃学之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培训的终极目标一定是“学以致用”
但“听着感动,回去不动”成为培训瓶颈?
“回去不动”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我们说了不算,
改变,一定要从自己说了算的地方开始……
4)打磨——打磨自己的培训课程,用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
在新教师培训中,给新教师注册了团队博客,但坚持并不好。
2.我的时间从哪儿来?
1)笔记+反思
实践出真知,我这几天一直在实践一个方法,争取整理个“真知”出来。
培训笔记3+1
培训笔记1+1
一言概之,除了学习摘要,随手记录自己的思考
2)三个固定
固定方法——对着手机说
固定时间——睡前十分钟
固定任务——每周整理出一篇
时光如梭岁月如水,有些人有些事一定会淡出我们的视线,不留下一丝一毫的印记,而文字,是生活的提词器,能把自己的思绪准确定位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刻,能让自己某种淡淡的情绪有个出口,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来始终有一搭没一搭的热爱着,虽然懒,但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