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鼓励成为彼此的助力
几天前班主任心理危机培训中老师抛出的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问题学生”应该解释为“需要我们帮助,更需要我们给予温暖的学生。”
每位老师应该都有和我一样的困扰,同样的知识点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学不会。同样的生字,写了纠,纠了写依旧有学生不会。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可能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可能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有可能是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记得一次语文课堂中,一名小男生被老师点名之后怯怯懦懦站起来,声音很小,站在讲台上的我几乎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旁边的同桌忍不住提醒我:“老师,他说的是对的。”我鼓励他大一点声音,既然说对了为什么不敢大一点声音呢?红着脸的他终于在大家的鼓励之下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我急忙抓住时机,让大家为这名同学鼓掌,惊喜的是第二节语文课上我第一次看到他主动举起自己的小手,眼神中透漏着急切。我想这份鼓励或许可能会是他这一辈子的财富吧!
今天放学后照常和几名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刚接到电话的家长精神紧绷:“老师,他今天又表现的不好吗?”“小明妈妈,不用紧张,我们今天沟通一下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唯有这样的开头才能让紧张的家长稍稍放松。今天我尝试用夸奖的方式开头进行交流,家长们积极的配合让我反思自己之前的家校沟通方式。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一昧地批评或者抱怨只会把问题扩大化,甚至引起家校纠纷,问题依旧难以得到解决,不如找到学生的进步之处,在进步中找到有待提高的部分,在鼓励中找到彼此成长的助力。而在和家长沟通之前,由于需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在学生蛛丝马迹之中寻找进步的痕迹,因而“问题学生”对老师来说也成为了“进步学生”,潜移默化中我们也为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提供了助推力,从此之后良性循环,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问题学生”需要解释为“需要我们帮助,更需要我们给予温暖的学生。”唯有这样才能让鼓励成为彼此的助力,才能使学生在有爱、有温度的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