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单元整体意识备课

2021-10-06 23:32:54 

统编教材已经教了两年,今年再教五年级,就比之前稍微从容了,也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与想法。

2019年9月,统编教材在小学4-6年级铺开全面实施。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理念,每位老师心里都是打鼓的,不知道该怎么教。翻开教材一看,好似有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更换了,即使保留的那些篇目也从四年级跳到了五年级,原本五年级的则跳到了六年级。教材通识培训的时候,我们又听了一大堆的新名词: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螺旋上升、阅读策略等等,听得模模糊糊,回来运用的时候,感觉还是束手束脚。生怕一不小心就担了“误人子弟”的骂名。因此,最初的两年,同教研组的成员不得不抽出时间进行集体教研:诸如单元备课,相互说说每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尽管如此,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感觉状况百出,好似老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老师都处于磨合阶段,总是不够顺手。

还记得去年11月份我背了一节达标课,先去外沟校区进行了比赛,大家反应挺不错的。恰逢教研员进校听课,于是在本校又上了一遍,原本大家都觉得挺好的一节课经教研员一点评之后,自己霎时羞红了脸,因为陈老师批评我们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把握住新教材的特点,教法老套。作为授课老师,后来我进行了认真反思,并再次认真研读了第六单元的教材和教学用书,发现的确如陈老师所言:教学用书上给出的建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应该参照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运用前两课所学到的方法。而我的设计,还是按照之前老教材上作为精读课文的学法来学的,老师教的太多,学生又怎么会用语文要素呢?假期里,我专门把这一课拿出来进行了二次建构,建构的过程中,好似自己对统编教材的理解不知不觉加深了。恰逢暑期培训的时候,自己又备了一节习作单元精读课,整个备课、磨课的过程都让我一次又一次重新研读教材、研读教学用书,就在这一次次修改中,我似乎慢慢觉知了将单元语文要素与课文相互融合的心得,方法还未形成,但最起码拿起这一课,我一点儿也不畏惧了。这不就是进步吗?

今年开学后,上了一个月网课,我们同组进行了网络集体教研,并分了工,每个单元1人备1课,备好后发至群里大家互相再提意见,再修改。恰逢工作室今年要求我们写单元下水文,重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这一措施更是让我对单元习作又进行了重新审视。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发现教材上的单元习作内容,很多老师都忽略了,真是从内容到方法再到习作要求,人家全面着呢。之前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写,其实是老师不会教啊。而且当你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这一页的习作内容,研读教学用书的时候,暑期共读的韩素静老师的《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这本书的理念就又派上了用场。你会翻着这本书,将单元习作内容与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进行前后勾连,并清晰看到这一序列中,此次训练又承担着什么具体的要求。备课的过程,你不仅会再次回看精读课所学到的方法是否能在习作训练中再次拿出来供学生借鉴,而且会联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联系词句段运用。这时候,我才明白了:原来统编教材强调的要有单元整体意识果然所言不虚啊!

恍然大悟中,我想到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备课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新名词听一千遍也不如你认真去践行一回,践行可能并不完美,可是,它却直接让统编教材的新名词变成了教学的自觉行为,与你我发生了真切联系。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带上单元整体意识备课 2021-10-06 23:32:54
规则是约定 2021-10-06 22:43:34
青春路上,我与梦想一起奔跑 2021-10-07 00:12:07
参观军事博物馆 2021-10-07 18:38:24
勿忘历史,缅怀先辈 2021-10-06 20:19:59
我的表弟 2021-10-06 16:42:17
云笔不息 2021-10-06 14:49:36
蜜蜂歌 2021-10-07 13:12:04
小小动物园 2021-10-07 13:23:39
遇到“低自尊”的孩子怎么办?(二) 2021-10-07 02: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