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感
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目睹自己亲人的离去,并且是在自己眼前,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开。那种打击,那种伤痛对他来说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祖父在克利斯朵夫的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是那个一直对他心存善意的老人;是那个不管他做了什么事,都大加表扬、大家赞赏的人;是那个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发现他有音乐天赋时特别骄傲自豪的老人;是那个把他推出去,成为音乐天才和公爵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交往的人。这样一位老人鼓励着她,安慰着她,指引着他,激励着他,让他在音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向前走,走向他既定的命运,走向他苦难而又煊赫的音乐生涯。
虽然有时候这样一个老人也让克里斯朵夫厌恶,也让他想要逃避,看不惯他对大人误导,卑躬屈膝,看不惯他的小心翼翼,看不惯他一味赞扬,却不能真正发现音乐的魅力,好处,看不惯他,总要让他向不认识的,他不愿意的,并不是真正欣赏他的人去讨好,去交际。
可是他毕竟是自己的祖父,是那个发现自己音乐天赋,愿意引领着他,给他讲英雄的故事,帮助他树立志向,想要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的祖父。哪怕他身上有太多的不好,但他还是他心目中的榜样,是他的一个标杆,是他的一个慰藉,是他心灵安慰时的依赖。
这样一个健壮的老人,这样一个很少生病的老人,这样一个虽然自己才华不是很出众,但却努力用自己的薪水供养着自己儿子一家,努力从孙子身上发现自己梦想的实现的可能性,努力倔强的顽强,活下去的老人,就在和孙子玩耍的时刻,就在自己孙子的面前倒下去了,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约翰克里斯朵夫现在已经有十一二岁了,可是当他面对祖父的死亡时,他还是无法接受,他恐惧,他害怕,他担忧,他甚至厌恶,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懂得他。在生命的面前,在每一个人都要走向他生命尽头的这一刻,这个孩子没有办法接受这个现实,没有办法接受人,最终都要走向这样的境地。
不知道这一段的描写是罗曼罗兰的原创还是马里奥普佐仿写,或者说《教父》这部电影的编剧借鉴了这一段,还是罗曼罗兰借鉴了编剧,这段约翰克利斯朵夫祖父死亡的描写很像是电影上教父死亡时的场景再现。
约翰克利斯朵夫祖父的去世,让克里斯多夫发现,原来,生命中除掉痛苦,除掉折磨,还有人要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生命的终结,还有一个凌驾与人之上的神秘的,说不清楚的主宰,主宰着这一切,他会谁也不知道的时刻,伸出魔掌把人带走。如果说小约翰最大的痛苦就是被父亲逼迫着练琴,被父亲逼迫着去在大人物面前讨好的演奏,被父亲逼着和那些大人物交流,弹着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做着自己厌恶的事情。那么,直接面对父祖父的去世,让约翰意识到生命中还有比这更可怕,更痛苦的事。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原本以为自己生活已经够痛苦,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失去了自己的爱好,不能随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说自己想说的话,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死亡如当头棒喝,让他明白原来那些在他看来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是那样的轻,在生命的我面前是那样不值一提。这让小约翰对生命,对音乐,对自己的未来,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死亡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对老约翰来说,对80岁多岁的老约翰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虽然他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还想看到自己的孙子在乐坛上名噪一时,成为煊赫一时的人物。可惜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命的长度,老约翰不甘不愿,也只能闭上自己的眼睛,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小约翰也只能接受这一切的安排,也只能在命运的考验下,在自觉不自觉中一步一步的磨砺自己,锻炼自己,成就自己,成长为祖父所期待的模样,担负起自己家庭的重任,承担起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他还是幸运的,一个不是很理性的看待自己孙子,哪都好的祖父夸耀下,一个用粗暴的惩罚方式教导他的父亲陪伴下,还有一个能够让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走进自然,充分感悟音乐的魅力和美妙的舅舅的引领下,他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既定的命运,成为一名伟大的,饱经苦难的,对音乐有着独到的领悟的音乐家。
人生中间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有些事如果能够及早面对,有时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正因为了祖父的死亡,让小约翰对人生,对音乐有了更深的领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