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23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外语省一级学科基地负责人谷战峰作
《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目标导向下的小初高英语教学一体化建构》专题发言
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许柯作
《破解衔接断层:初中英语教学“四维贯通”的郑州实践》专题发言
中原名师,郑州经开区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岳丽鸽作
《小初衔接语音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专题发言
为深入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探讨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解决方案,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学习,分享教学与科研成果,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7月28日-8月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23次学术年会。郑州市小初高英语教学一体化团队五位成员在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许柯的带领下,应邀参加本次年会并作专题发言,介绍了郑州市在小初高英语教学一体化建设方面进行的有效尝试与深度实践,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作为外语省一级学科基地,其负责人谷战峰老师作了题为《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目标导向下的小初高英语教学一体化建构》专题发言,介绍了教研团队针对学段衔接中存在的“目标断层、内容重复、能力脱节”三大突出问题,提出了“三维贯通”衔接框架,阐述了如何通过目标导向,整合碎片化教学资源,构建系统化的小初高英语教学体系。从教研顶层设计与校本实践双维度,分享落地路径,采用“目标倒推、分层递进”模式,设计跨学段任务链,借助“形成性+诊断性”评价动态调整教学,形成“教研统筹、特色实践、专业引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许柯作了《破解衔接断层:初中英语教学“四维贯通”的郑州实践》专题发言。她的发言主要聚焦小初高英语衔接聚焦四大板块:课程视角下,语音教学重基础衔接,阅读构建跨学段主题链;听说教学借AI赋能课堂与测评,形成一体化任务链;写作通过分解学段目标按梯度进阶;中考主题复习依目标倒推任务,借助评价动态调整。小初夯实基础,初高侧重跃升。通过目标重塑、知识重组等,承小初积累、启高中成长,实现英语教学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整体转型。许柯还分享了破解衔接断层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引发了热烈讨论和广泛共鸣。
中原名师,郑州经开区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岳丽鸽围绕小初衔接语音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探索作深度分享。针对小学向初中过渡时自然拼读到音标学习的困难,通过四个维度,向参会教师立体化介绍了实施小初英语语音衔接教学的四大路径:提升教师语音教学素养与策略,确保教学系统、科学、有效;开发满足师生需求的衔接课程资源;形成AI辅助的语音教学课堂范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策略、自主能力与信心,奠定自主学习基础。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师卢星辰以“全学段联动:小初高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构建与校本课程实践”为题,向与会老师介绍了郑州小初高英语如何打破学段壁垒,构建连贯衔接的阅读课程框架,推动英语阅读教学形成有机整体:目标层面以学段认知与语言能力设置阶梯式目标;内容上紧扣三大主题,设计“跨学段主题阅读链”;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参与度、思维及任务质量。实践中各校结合特色与学情落实,形成“校校有特色、学段相衔接”的格局。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张兴锋作《工作室以培养英语学习力为中心的区域小学英语课程建设实践》的专题分享,着重介绍了如何聚焦小初衔接问题,解决两极分化和学科困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学科思政融合,设立三级课题,联动小初学段,以思政育人激发学习动力;素养活动赋能,举办区域学科素养活动,强化语言应用与自我认同;跨域协作突破,依托四省名师工作室联盟,拓展教师视野,推动课程科学化建设。以教师成长带动学生英语学习力提升,构建区域育人新模式。
此次郑州团队的分享,以扎实的实践探索与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全国外语教学衔接难题提供了“郑州思路”。从顶层设计到校本落地,从课程重构到技术赋能,既有理论框架的创新,更有可复制的实施路径,充分展现了郑州在小初高英语教学一体化建设中的深耕与突破。这场思想碰撞不仅让“郑州经验”走向全国,更搭建起跨区域交流的桥梁。未来,郑州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以更开放的姿态吸纳智慧,推动英语教学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