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引入校园
“小相舞狮”传承人给学生们授课
“小相舞狮”传承人给学生们授课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舞蹈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练习
鼓点铿锵传古韵,狮舞灵动展新姿。2025年秋季学期,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正式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引入校园,并于9月15日至19日开启了一周的舞狮、鼓叉特色课程,以非遗文化为纽带,为校园“臻”文化建设注入千年民俗的深厚底蕴,开启中国传统文化育人新实践。
作为河南乃至中国最古老的汉族民俗舞蹈之一,小相狮舞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中原大地的文化记忆。它以精妙的肢体语言勾勒民间生活百态,以激昂的鼓乐节奏传递向上精神,将观赏性与娱乐性完美融合,凭借鲜明的民间文艺特色赢得“中原第一狮”“中华第一狮”的美誉。从2007年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期许。
为了让非遗技艺在校园“活”起来、“传”下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特邀小相狮舞非遗传承人李金土、陈二素等,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校园授课。学校高考部25航空、25城运、25智能实验及24音乐舞蹈班的学生们作为首批学员,共同参与了学习。在腾跃、扑闪的狮舞动作中感悟民俗智慧,在清脆、有力的鼓叉节奏里触摸文化根脉。同时,学校全体舞蹈教师与部分音乐钢琴教师全程参与了教学指导,以专业力量助力非遗技艺的校园转化,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出别样火花。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既是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践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对学校“臻”文化内涵的深度拓展。未来,学校将持续以非遗传承为抓手,让更多青少年在接触、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厚植文化自信,成长为兼具时代精神与传统底蕴的新时代青年,让千年狮韵在校园沃土上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