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快来看。”正在客厅看电视的母亲大声的喊着我,我急忙跑过去,电视里正在播放着纪念大庆油田发现五十周年的纪录片《大庆魂》 。在那珍贵的黑白镜头前,一个健壮的身躯正对着麦克风喊着什么,我问母亲,怎么了?母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泪痕,声音略有些哽咽,“儿子,快看,你大舅!”。那段尘封了经年的历史往事又一次浮现在母亲的眼前。
事情得追溯到解放前。日本占领东北时期,外公为了糊口,就在日本人管辖下的一个火车站谋生,后来舅舅长到十多岁以后就辍学了,也跟着外公在火车站工作。那时的外公已经是一个四等小站的站长。据母亲回忆,由于外公脾气暴躁,尽管当时在日本人的淫威下,外公也从不畏惧强暴,为了反抗日本人的统治,外公经常抡起板凳和日本人打在一起。
耳濡目染之下,舅舅也养成了一副不畏强暴刚正不阿的性格。外公在日本人战败以前就由于气病交加,与世长辞了,母亲就开始和年长她十多岁的舅舅相依为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舅舅迅速地成长为新一代的铁路职工。
继松基三井喜获工业油流之后,如何将开采出来的国家急需的“工业血液”通过铁路输送出去,摆在了石油工业部的领导面前。那时的舅舅已经成长为大庆铁路地区工委书记,萨尔图火车站的扩建和铺建火车站到东油库之间铁路专运线的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在了舅舅的肩上。那时舅舅还不到四十岁,正是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年龄,在石油大会战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为了尽快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舅舅没日没夜的坚守在工地。油田开发初期,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公路,在时间急任务重的情况下,在那样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里,舅舅身先士卒的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扬了铁人王进喜身上的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克服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在各工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把这条铁路专运线的施工任务如期完成。
历史定格在了1960年6月1日这一天。萨尔图火车站前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天空尽管飘起了蒙蒙细雨,但是也丝毫没有挡住石油人的热情。数千名石油将士欢呼雀跃,聚集在用松枝翠柏扎成的彩门前,一列身披着节日盛装的“油龙”列车整装待发。机车正面悬挂着大幅毛主席的彩色画像,车头上方装饰着威武雄壮的立体的和平鸽和井架图案。
8点20分,首列原油外运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几名铁路文工团的演员兴高采烈地拉起了横在火车头前的红绸,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同志用手里的剪刀将彩绸轻轻的剪断,随着地区工委书记赵永海喊出的一声慷慨激昂的“发车”的号令,在人们的欢呼声呐喊声中,调车长卢凤山挥舞起手中的红绿调车旗,火车司机杨海林也随之拉响了嘹亮的汽笛,大庆油田的首列原油就这样满载着全体大庆石油将士和铁路职工的深情厚谊,向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前进,前进!
那个慷慨激昂的喊出“发车”口令的人,就是我的舅舅——赵永海。
作者 中油电能 于伟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