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阳|父亲的手工报

2021-08-02 09:03:15 

“快来看看我三十多年前出版的报纸!”这几天,父亲一直拿着一张早已泛黄的旧报纸跟我们“炫耀”。


微信图片_20210708092235


1985年的春天,父亲刚刚接手采油二厂作业大队宣传、团委工作,年轻的他对新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当年单位的团员青年很多,为了激发青年人宣传热情,父亲向主管他工作的党委书记提出了办报纸的想法 ,这个想法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因为当时电脑根本不能实现文字排版,打印机也只能供领导打印重要文件时使用。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听了他的想法,领导竟然同意了,并说会大力支持他办好这个“报纸”。


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父亲的干劲更足了。通知下发后,各基层团支部热情高涨,很快父亲办公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基层交上来的宣传稿件。筛选稿件成为了办好报纸的第一步,不仅要写的好,还要保证种类的多样性,父亲和几名基层团支书组成了临时编辑部,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推敲,第一期的8篇稿件被敲定出版。


微信图片_20210708092240


然而,新问题又出现了,怎么排版、怎么印刷、报头怎么设计,这些在现在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在当时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万事开头难,没有合适的团徽图案,会画画的父亲自己用笔画了一个,作为了报纸的LOGO。得知大队长秘书写字好看,又跑去求字,几经辗转,《青友报》的报头总算是定下来了。


那个年代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油墨印刷,他们在蜡纸上铺上一层白纸,将需要印刷的内容撰写在上面,这样一来蜡纸上就留下了印记,通过油墨印刷机进行初级印刷,为了让报纸更吸引人,他们还为文字填了颜色,这样一来,要反复印刷三次才能显色。


微信图片_20210708092248


当时人们的生活信息来源渠道,大多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报刊,这样五颜六色的报纸里有单位趣事、简讯、小幽默、格言等多个板块,而且是身边人写的身边事,很快就成为了单位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为广受大家的欢迎,《青友报》共出版了20期,其他单位也争先模仿开设了自己的“报社”,父亲说这就好像现在的公众号,每个单位都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宣传阵地。


微信图片_20210708092244


这张报纸是父亲当年印刷时交给领导的原件,领导一直保存了36年,直到前两天父亲去拜访领导时,这张老报纸又重新交回了他的手里。这个36年的老物件,让父亲眼泛泪光,不禁回忆起阔别36年的青春时光。


作者 第二采油厂第七作业区 刘馨阳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


热门评论
打开大庆油田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热血军魂,中华脊梁 2021-08-01 08:22:50
衣雪嵩|《今晚的月》外二首 2021-08-02 09:04:15
张永波|夏至 2021-08-02 09:03:59
刘馨阳|父亲的手工报 2021-08-02 09:03:15
李娜|致敬八一 2021-08-01 08:15:47
于伟|军魂颂 2021-08-01 08:00:00
朱天日|军营里的家书 2021-08-01 08:00:00
李晓波|刻在心头的年夜饭 2021-08-01 08:00:00
回望长征路(组诗) 2021-08-01 08:00:00
张红燕|燃烧的歌 2021-08-01 08:00:00
没看够!下载个大庆油田呗!
大庆油田 有态度的新闻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