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老党员、老劳模的初心守望。我见证过他的这种守望,那是他回溯30年奉献时光的守望。
他叫王才,是大庆油田物资公司让胡路仓库的一名机车司机,主要工作是倒运物资。他是一个仅有初小文化、忠厚老实的普通工人,与他的“普通”不同的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中石油和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这是他为了不愧为一名党员的初心而苦干出来的,他常常默默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对他而言,永葆一名党员的优秀品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实在在地干活儿。
王才退休多年了,他守望的地方是他洒尽30年汗水的库区。
王才家的住宅楼,在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路边,站在三楼阳台上隔街而望就是让胡路仓库。他每天立于窗前,眺望那里一趟趟载满物资进入库区的火车,眺望那里穿梭倒运物资的机车……望着望着,就把自己望了进去。那时,为了对得起党员的称号,他总是忘我地干啊、拼啊。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库区一下进来90多个车皮的管材,那时正是油田高产稳产的年代,管材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90车管材把长长的专用线堆积如山,如果不及时倒出车位,就会影响下一列火车到货。
中午,大家都回家吃饭时,王才悄悄留下来,买了两根麻花对付一口,又跳上敞篷机车,冒着寒风抢时间倒运管材。肚子里的两根麻花很快就没了抵御寒冷的热量,手脚冻得麻木时,他跳下机车猛烈地跺上一阵脚,再接着干……那个中午,王才一个人倒运了4个车皮的管材,这是让同行都惊讶的工作量。王才还有一个藏在心里的苦干办法,就是干活时少喝水,他宁可忍受干渴的煎熬,也不想因为解手耽误了倒运时间。仓库里的人都赞誉他是“仓库老黄牛”,都为他的实干苦干而折服。
30年奉献时光过后,王才再不是当年那个英勇奋战的硬汉子了,他积劳成疾,胃病、冠心病、颈椎病、风湿病都泛滥在他身上,致使他过早地步入体弱多病的老年状态。尽管如此,他眺望库区料场的眼神,依然是眷恋的。
王才家之所以能眺望到那片库区,最初是为了工作方便。1982年,福利分房时,他已经是油田劳模了,单位对他有一定的照顾,他本可以优先选择位置好的楼房,可他偏偏要了个厢房楼,缘由只因那楼坐西朝东,一眼就能看到一街之隔的库区料场。搬上楼,站在阳台上眺望时,王才乐了,他想这下好了,回家也能看到库区,以后干活儿就更方便了。后来,王才退休后,住这栋楼的初心和愿望变成了他不变的守望。有时,老伴儿也陪他一起眺望那个他看不够的地方。
当年,老伴儿真是心疼他啊!王才总是没黑没白地干在料场上,经常天刚蒙蒙亮,他的被窝就空了,那是他又听到了火车进库区的声音,看到了管材成堆的景象。老伴儿惦记他、心疼他,把做好的早餐送到料场上。清晨,远远看去,王才开的那辆黄色抓管机车,“突突突”地跑在料场上,真像是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啊……吃着老伴儿送来的早餐,王才的眼睛里透着歉意和感激,他想,自己长年累月这样干,实在是难为了老伴儿了。老伴儿看着狼吞虎咽的他,看着那永远也倒运不完的管材,她也只有一声声的叹息罢了。
有一年,仓库总结王才的事迹时,发现他一年就多干出100多天,工作量是别人的3倍,而且都是不多拿一分钱的义务献工。他年年把库区料场当作他奉献的地方,当作他承诺一个党员称号的地方。30年后,王才再眺望那片库区料场,那里的苦与累、付出和奉献,都变作了他慰藉心灵的守望。或许王才并不知道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话,但他却用乐于奉献的人生诠释了这句话,也用一个普通工人苦干实干的人生品质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那年春天,我采写王才的报告文学,去他家采访时,远远地看到了这样一幕:王才的老伴儿搀扶着他站在阳台上,他们的目光穿过中央大街的繁华和喧嚣,执着地眺望着那片库区和料场。那天,阳光灿烂,两位老人的白发有些耀眼……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陈文学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