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以为黑与白是空洞、一无所有的色彩。而桌上这张黑白相片,定格一刹那的光影,穿越数十年的时空,以最单纯的色彩,呈现出缤纷的回忆。
那年,哥哥5岁,我刚出生。他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玩闹,而是早早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虽然年纪很小,却具备同龄人少有的稳重。他看到动画片中奔跑的梅花鹿,再低头看看摇篮中的我,索性给我起了个小名“鹿鹿”——大概是寄予我像小鹿斑比一样聪明、活泼、天真而善良的美好愿望吧。
那年,哥哥15岁,我10岁。繁华的街道,熙攘的人群,美丽的花灯,十五的月色,划破冷冬的阴霾,温暖了春寒料峭的元宵节。哥哥约上几个同学,带着不安分的我,在如潮般的人流中穿梭。烟花在黑暗中盛开,瞬间绚丽已极。我趴在哥哥并不宽厚的肩膀上,看着烟火如幻影一般,还未来得及印在脑海,就已如梦般悄然消失。次日醒来,奶奶说,昨天晚上羸弱的哥哥背着我这个小胖丫徒步三公里走回了家中。我回头看看还在睡梦中的哥哥,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天使。
那年,哥哥20岁,我15岁。我的衣柜中有一套保存了25年的衣服——藕荷色T恤和粉色裤子,曾是我的挚爱。那是哥哥大二暑假去秦皇岛实习,用奖学金给我买的。打开衣柜每每看见它的时候,心底总会涌起融融暖意。
那年,哥哥24岁,我19岁。我的大学时光是与随身听相伴而行的,英语听力需要它,心情烦躁时也需要它。我的第一台索尼随身听,是考上大学后,哥哥用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的。从此,随身听陪伴我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那美妙的旋律一直在我青春的回忆里悦动。
今年,哥哥45岁,我40岁。我的微信公众号中又多了一个“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在视频《致敬——为油而战的我们》中,我看到多日未曾回家的哥哥,疲惫的面庞上焕发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在“抢产聚焦”栏目中,我看到哥哥夜间深入联合站、中转站的身影。他深入生产一线,为员工排忧解难,形成产量共担、责任共担的氛围,感染和激励着我为油保电、为民供暖。
提起哥哥,美妙的回忆,感动的泪水,就会发自内心、挂在脸上。
来源 来电了
作者 中油电能热电二公司财务部 夏昭慧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