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到了年根儿,心情越是纷乱。
卷土重来的疫情让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笼罩上了一层阴云。母亲翘首期盼的团圆年又成了泡影,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安慰她。远在异乡的哥哥姐姐,本来说好要回来过年的,由于疫情的阻隔,无奈只能流落他乡。虽然母亲嘴上说,一切服从政府的安排,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她眼中的落寞。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北方某偏远县城的一个小职员家庭。由于外婆体弱多病,再加上地处偏远,医疗条件有限,故外婆先后生养了几个子女,无一成活,直到生下母亲。外公外婆在担惊受怕中,小心翼翼从襁褓中一直看着母亲健健康康地长到了四五岁,才总算把悬着的那颗心放到了肚子里。旧社会家家户户子孙满堂的情景,却是母亲从来没感受过的生活。
虽然母亲也羡慕那种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氛围,但是特殊的家庭环境没有给她提供那样的场景,所以母亲从小就养成了安静的性格。当时正值日本人统治时期,为了养家糊口,外公在当地的火车站谋个职位,然而外公骨子里流淌的却始终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的热血,即使是在日本人的淫威下,外公也从没有向日本人低下过他那颗高昂的头。
外公从小念过几年私塾,在远近乡亲多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加上外公长的人高马大,工作没几年就当上了当地县城四等小站的站长。当时日本人对东北统治实行的是恩威并施的怀柔政策,所以日本人偶尔也会藏起他那把随时随地都会举起的屠刀。外公性格耿直,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一定会据理力争,日本人却往往仰仗着他们的势力妄想欺压中国人,外公经常会因为言语不和,抡起板凳和日本人打做一团,而日本人也想利用中国人维护他的统治,往往在众人极力劝阻下,做出息事宁人的态度。
在外公的耳熏目染下,母亲也形成了一副倔强的性格,兼或矛盾的心理。
母亲兢兢业业地从事了一辈子的教师行业,退休之后,依然喜静不喜闹。即便如此,她小时候渴望的那种儿孙满堂的生活偶尔也会浮现在她脑海中。但是经年累月积习的性格也经常使她在春节团聚这件事情上,常常纠结不已。她一方面渴望儿孙绕膝那种天伦之乐,一方面又喜欢独处在属于她自己的那个小天地里面,看看书,练练毛笔字,颐养天年。就连春节她的学生登门拜访这件事情,她也常常纠结,主观上她也希望看看这些长大成人的孩子们眼下的情景,但是另一方面她还总担心学生破费,也不想让他(她)们饱受车马劳顿之苦,迢迢千里地来看她。好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降临,高科技带来的视频聊天技术实现了母亲咫尺天涯的梦想,让彼此挂念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慰藉。
母亲经常说,既然我们不能改变既有的现实,我们就要学会接受现实。诚然,疫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改变了我们很多。出门戴口罩,让我们收获健康,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们远离喧哗。居家独处的日子,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读几本搁置案头蒙尘许久的书,思考一些人生久而未决的疑问。人生难得半日闲,偷得浮生一轻松。这就是生活给我们提供的最好答案。
活在当下。也许母亲已经找到了她推开生活这扇窗的正确方式。
作者 中油电能 于伟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