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林村,素有“八道岗”之称。每年第一场雪一落,漫山遍野一片洁白,炊烟缭绕的八道岗被夕阳勾勒的愈发清晰而明艳:沟坎的层次,屋舍的错落,路径的曲幽,都因雪的烘托与映衬而灵动,极富艺术的感染力。
不惑之年,我来到松嫩平原上的百湖之城大庆。那时候,所谓的百湖还是一个个混沌未开、睡眼迷蒙的野泡子。荒原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恰好成了风雪的游乐场,敢和风雪在荒原上较量、拼搏的,还有一群穿着“杠杠服”工装的大庆石油人。
油城的冬天,小雪、大雪节气后仍不见雪是常有的。冬天干涸久了,风就暴躁不安地打旋儿、干嚎。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场雪,雪花离地面还有几百米,就被西北风揉碎了,雪面子沙暴一般在荒原上肆无忌惮,狼奔豕突,似要摧毁未来的一切,又像是要把往事一一掩埋。这种“风搅雪” “烟泡雪”的情形,很容易使人产生关于“苍凉悲壮” “艰苦卓绝” “无私奉献”等词汇的种种联想。
最撩刮人的是“三九天”黎明前狗呲牙时刻的白毛风。这风裹挟着西伯利亚刀锋般的凌厉,把荒原结实的积雪一层层剥开、卷起,沙粒般贴紧地皮汹涌着做波浪式推进,一会儿又抽风似地左右横扫,利飕有劲。嗖嗖风声,飒飒草鸣,令早行的人心颤胆寒。稍不留神,脚趾尖儿、鼻子尖儿、耳垂儿就“吱”儿地一下冻白了,僵了、木了,形成冻疮要好多时日才能恢复好。
荒原上每一部钻塔都是一尊石油人的雕像,都是一部石油人斩风斗雪的壮丽诗篇!勘探、测试、钻井、采油绝大部分工作都要在荒原上、风雪中渐次展开并圆满完成。风雪无情,极寒天气给油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重困难。但它也考验了石油人的决心,磨砺了石油人的意志,打造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石油铁军!
“怎一个‘情’字了得,情到深处人孤独……”印象中的冰雪总是冷酷无情的,而此刻,我却触景生情:冰雪啊,你无情却也有情 — —真情绵绵,温情脉脉,情深意笃!感知了故乡洋溢着快乐、温馨、浪漫的冰雪,感知了油城荒原逞强施威、泛着青光凛冽的冰雪,我就想:生长在北方,有冬季、有冰雪朝昔相伴、铸塑精魂,是多么幸运而美好啊!
近年来,黑龙江冰雪文化越做越大。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大制作,亚布力高山冰雪旅游风景区的大格局,林海雪原深处“雪乡”的大气场等等,都成了名闻遐迩的国际大品牌。冰雪活动、冰雪景点、冰雪文化、冰雪经济等,都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火爆得似乎欲将整个冬季点燃……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中国散文诗学会 胡彦江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