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阿二读小学二年级,家里从“先锋村”搬到“红卫星”,住上了楼房。那时,红卫星有五栋楼,阿二家住在1-1的5楼。楼前,是一望无际的草甸子,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阳台上,能隐隐约约看到远处的厂区,妈妈说,那个地方叫采油六厂。阿二听人说,他们这栋楼里住着一个“疯婆婆”,一到晚上,就出来抓小孩,却从没见过。他很好奇,这个“疯婆婆”究竟长什么样,可没过多久,他的 “愿望”就实现了……
那是二年级寒假的一个下午,外面飘着鹅毛大雪,阿二和姐姐出去打雪仗。他们来到自家楼后,看到距离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人背对着他们,手里拿着一条“大蒜辫子”,高举过头顶,“呼、呼”地挥舞着。他们正好奇,那人仿佛听到了背后的声音,忽然转身,抡着手中的“武器”,向他们冲过来。她的帽子掉在雪地上,散落出满头凌乱的白发,那恐怖的样子,吓得阿二一动不动地愣在当场!姐姐赶紧拉着阿二转身就跑,隐约听见背后传来喊叫的声音。姐俩跑回家,锁上门,躲在角落里,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晚上父母回来,阿二向他们讲述了白天的经历。妈妈告诉他,这位老奶奶住在三单元三楼,患有精神病,今后见面要躲着点。从那天起,每次路过三单元,阿二都要抬头看看三楼的阳台,有时能看到“疯婆婆”趴在上面,她长着一副宽脸庞,大眼睛,满脸皱纹,嘴里总是在嚼着什么,还跟他打招呼:“小学生,上学去啊”。
每次阿二都低头快步走过。一旦发现疯婆婆离开阳台,阿二就觉得她又来抓自己了,马上拔腿就跑。奇怪的是,打那以后,疯婆婆似乎再没下过楼,有人说,是她家老头子把她反锁在屋里了。渐渐地,阿二觉得婆婆很可怜。再看到她在阳台上,他就笑着对她挥挥手,婆婆也会跟他挥手。夏天,阿二在楼下骑自行车,婆婆就在上面“指挥:“向左,向左……唉,别轧到鸡崽,那是我家鸡崽……”有时还夸阿二:“骑得好,骑着去六厂吧。”后来阿二知道,其实“疯婆婆”大多数时候是不疯的,和正常人没啥区别,也就不再怕她了。也许是别的孩子从不跟婆婆搭话,每次在阳台上看到阿二,她都格外高兴,不停地跟他挥手。偶尔,还会对着阿二撇下个苹果、橘子啥的,阿二怕砸到自己,远远地躲着。时间久了,婆婆明白了他的心思,就轻轻向上一抛,让它自己落下去,阿二捡到手里,擦一擦,就往嘴里送。

直到有一次,婆婆拿错了东西,把一个鸡蛋抛下去,弄脏了阿二的新衣服,他哭着跑开了,中间有一周多没再来过。这天,阿二正在家写作业,忽然听到楼下很嘈杂,他跑下去看热闹,却吓了一大跳。10月份的天气,只见婆婆穿着一件半截袖。披头散发地站在阳台上,发疯似的向下扔东西。铁管、木头、扫把、小板凳……统统成了她发泄的工具,在楼下迅速堆成一座“小山包”。三单元附近站了一群人,感受着婆婆那股要把阳台“搬空”的蛮力。大家远远地躲着,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看到阿二出现在人群里,婆婆的动作忽然停下来,盯着他看了一会,又大叫一声,扔下几枚鸡蛋,“呜呜”地哭着跑回屋里去了。人群散去,只剩下阿二还呆呆站在那儿,在“疯婆婆”扔下鸡蛋的瞬间,他仿佛明白了一些事情,也知道了“疯婆婆”为什么会“作”。
这件事儿过后,阿二经常一个人来到婆婆家楼下,在地上挖几个坑,蹲在那儿弹玻璃球,或者骑车子、遛铁圈。婆婆的身影又出现在阳台上,她静静地趴在上面看阿二玩儿,咧嘴笑着,露出满口豁牙子。就这样,这一老一少,成了阳台上的“忘年交”……
来源 大庆油田工会
作者 第二采油厂 刘宁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