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终于迎来了后新冠疫情时代第一部期待已久的硬核电影——《八佰》。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一个加强营的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固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数十倍日军进攻,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故事。“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经过四昼夜的激战,打退日军二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影片一开始采用IMAX摄影机长镜头的方式,从草莽滩涂一镜到底推送到了战火硝烟弥漫的上海城区。借用草丛中一只闻风逃窜的老鼠,来意喻当时境地的危险。城中断瓦残垣、死尸陈横,淞沪会战场景之惨烈程度可见一斑。谢晋元带领400余名官兵及一路收敛来的10余名散兵游勇,退守至四行仓库负寓顽抗。
刚开始,日军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小股逃窜的伤兵。结果一交手,日军就被重创。四行仓库内存大量燃气,且与英美租界只有窄窄的一河之隔。一旦打爆,英美租界将瞬间倾覆。出于当时整体国际战略考量,加之日本还没向英美宣战,日军在攻打很四行仓库时,很忌惮使用重武器。况且四行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导至久攻不下。在地面突击和水下偷袭均遭失败后,日军决定采用爆破的方式将北墙炸开突入。一旦爆破成功,四行仓库将无法继续坚守。由于日军手持钢板盾牌掩护试图强行爆破,子弹和手榴弹已不起应有的杀伤作用。在万分危急情况下,21岁的湖北籍士兵陈树生身捆数颗手榴弹,操着浓重的地方方言大喊一声:“娘!孩儿不孝了!”纵身跃下,英勇就义。随后,机枪连士兵们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怒目圆睁、视死如归,排着队、喊着自己的名字跳进日军的钢板盾牌阵……那一个又一个纵身跃下、慷慨赴死的年轻身影,伴随着一声又一声震天怒吼、剧烈爆炸的悲壮情境,那一条又一条鲜活生命肢离破碎、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让人心痛至极、泪泉奔涌……逼真的战争场面和恐怖的血腥场景,真实地再现和还原了战争的悲惨壮烈和残酷无情。
由于英美方面担心双方长时间激战会威协到租界安全,继而同日本调停,并向国民政府施压,下令四行仓库守军停止抵抗。当国民政府特派员向一再坚持抵抗到底的谢晋元说,“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这只不过是一场表演”时,赤裸裸地暴露出了国民政客虚伪面具下的冷酷无情、丑恶嘴脸。怎能不让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八百壮士”的殊死搏斗,却被国民政客定义为“一场表演”,是做给租界内的西方各国媒体和使馆看的,寄望西方各国受此触动,在不久后的布鲁塞尔会议上伸出援手。一个国家的主权安危自己都不能去悍卫,却幻想着要靠乞求外国来施舍?在战争中都没有拿到的东西,却想要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是一种怎样的怯弱和悲哀……不得以,“八百壮士”被迫撤退至英美租界。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不敢释放孤军归队,同时也拒绝了日方关于引渡孤军的无理要求。“八百壮士”被收缴了武器, 一直羁留在孤军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孤军。后来,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杀害,其余士兵被日军押解至战俘营。历经磨难、几经辗转,到抗战胜利时,“八百壮士”只剩下100余人还活着,且生活潦倒、困苦不堪。最终,“八百壮士”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可悲,可叹!试问,如果“八百壮士”早知是如此下场,那他们还会拼命抵抗吗?还会慷慨赴死吗?
战争,最能考验人性。从东北一路溃败到腮帮子被打穿的老铁、想着去外面看看世界的端午、临死还在好奇女人是什么滋味的羊拐、想靠着半本鬼谷子去盗墓的洛阳铲、善于权衡利弊与计较得失的老算盘,和被死亡逼迫着过早过快长大成人的小湖北……最终,这几个散兵游勇都成为了这群人里绝未辱没盛名的壮士。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你说,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以后会有人记得吗?”
“玉芝吾妻爱鉴: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光靠我们这区区400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扛!”
“我们这400人让民众看到了,中国还有希望!”
“国人皆如此,倭冠何敢?”
影片中那一段段直扎人心的真情流露、那一句句直击人心的灵魂拷问,振聋发馈、发人深省……却又是那么的茫然无助、悲怆凄凉……怎能不让人情难抑、泪难收……
四行仓库与英美租界只隔着一条窄窄的苏州河,却是冰火两重天——一面是地狱,一面是天堂。上海城区的废墟瓦砾、硝烟弥漫与英美租界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形成了鲜明的、强烈的对比反差,虽只有一河之隔,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河的这边,炮火纷飞、尸横遍野;河的那边,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的宁死不屈、“人肉炸弹”的舍身取义,渐渐地唤醒了租界内的同胞。人群中敬军礼的小女孩、拼命一搏送电话线的刀子、冒死冲过火线敬献国旗的小姑娘、向河对岸行抱拳礼的戏班班主、关键时刻捐献吗啡的赌场老板、默默为殉国壮士流泪的教授妻子、为前线战士捐献全部积蓄的秦淮歌女……这些一闪而过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与那些举着牌子、敲锣打鼓,为“八百壮士”提醒日军进攻方向的群众,和结尾处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共同构筑起国人由旁观到震撼再到激愤的爱国热忱。
“我们的国民病了”“我们这个民族病了”
如果真的是“病”了,那根本的症结又在哪里呢?只有官为民,才能民爱官。只有统治者心里装着百姓,百姓才能衷心拥护统治者。如若不然,人民和民族迟早是会“发病”的。况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竟,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影片通过“八百壮士”升护国旗与日军进行殊死较量的惨烈场景,将故事推向高潮。国旗,是一个国家象征。当“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的上空时,“八百壮士”与租界民众无不群情激奋、热泪盈眶……在“太阳旗”和“米字旗”之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显得格外醒目。面对日军飞机的疯狂扫射,“八百壮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舍命护旗。数十名士兵围堆在一起,用人体当盾牌,纵使被日军飞机打成了血窟窿,亦寸步不退、屹立不倒。既使只剩一人,也要拼尽全力将国旗撑起。国旗在,阵地就在!国旗在,领土就在!它象征着除租界外的上海,还没有完全被日军占领、四行仓库还没有失守。“八百壮士”更是抱定必死之决心,不惜牺牲生命去悍卫中国军人之气节、中华民族之尊严!苏州河对岸的3万多租界民众群情振奋、慷慨激昂,高声疾呼着:“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万岁!”此情此景,所有人都已哽咽不止、满面泪流……
致敬《八佰》,缅怀英烈!勿忘国耻,吾辈自强!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原谅那些侵略过、伤害过我们的凶残敌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忘记那些血债累累、罪不可逭的民族仇恨!
作者 第四采油厂保卫大队 钱海波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