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江|卧里屯散忆

2020-08-28 09:58:29 

前几天去了一趟卧里屯。23路公交车把我撂在大化俱乐部站牌,就慢悠悠往右拐了个弯,径直奔乙烯方向去了。

左顾右盼,觉得卧里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老路、老楼、老人、暮秋的老太阳,正好怀旧——美好的记忆,在心灵的天幕上宁馨而安详,有时还亮晶晶的星星般,一闪一闪撩拨人的思绪……


摄图网_500081848_逆光黄花硫磺菊(企业商用)


上世纪60年代末,大庆加大了石化建设的力度与步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卧里屯建化肥厂。由于急需翻译,黑大毕业、再下乡兵团、后回到公社中学教书的哥嫂,先后通过了笔试、面试,调入大庆卧里屯化肥厂(简称“大化”)外事办。

1971年春节前夕,我奉父母之命,背上粘豆包、干豆腐等年货,从老家阿城出发,经哈尔滨转车到大庆看望哥嫂。火车到达卧里屯已是晚上8点多钟。那时候,卧里屯还没有正规的火车站。我和接站的哥哥随着汹涌的人流,朝着一片灯火的方向横穿了二十几条钢轨,才拐上一条风雪载途的羊肠小路。哥哥指着两旁堆积如山的货物说:“卧里屯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路都没来得及修;除了人多车多,就是这砂石水泥多。”

半小时后。我走进了哥嫂居住的干打垒。这房子看上去低矮寒酸。里面窄窄巴巴、四面透风。却很暖和。一条寸管,正窜出一尺多长呼呼叫响的火苗子,与远方夜空中猎猎燃烧的天然气火炬遥相呼应。

那时候,大庆乘车不花钱,公交车一律叫“班车”,定线定点定时发车。乘车人虽然很多,却都自觉排队,绝无加塞抢座的蛮客。第二天,我就坐班车在烟尘滚滚、寒风飒飒中,游览了萨尔图火车站和龙凤供销社。总体印象是既乱又脏,风大天冷雪少;到处都在大干快上,人气高干劲大。于是,我又想起了夜空中猎猎燃烧的那束火炬……


摄图网_501444023_手持火炬(企业商用)


大化建成投产以后,乙烯工程跟着上马,卧里屯发展建设掀起了新高潮。夜空中猎猎燃烧的天然气火炬,也渐次缩小直至熄灭,热能全被生产、生活合理利用。职工的物质生活与福利待遇,也随之不断改善与提高。哥嫂受惠于大化的人才政策,率先告别干打垒搬进了楼房。先是一代户、两代户,再是三代户。新火车站及卧龙桥的交付使用与通车,极大方便了卧里屯人的出行。

渐已年迈的父母索性也变卖了农村老家微薄的家当,归依到哥嫂这里。此后,我来卧里屯的机会也多了,几乎每年两三趟。大庆标志性的杠杠服、水靴子、大头鞋、狗皮帽子等“装备”,也让我愈发感到亲切。

禁不住亲人亲情的招引,以及城市火热生活的诱惑。1973 年暑假,我参加了大庆最后一次面向社会招聘中小学教师的考试。9月中旬,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我突然接到了“请带县级以上部门同意调出的介绍信及户口粮本到龙凤教育局报到”的加急电报。我喜出望外,急忙与学校、公社、县教育局领导沟通,结果答复都是出奇地一致与果断:“骨干教师,坚决不放”。


摄图网_401528983_绿色温馨精致人头像教师节老师辛苦了(企业商用)


心有千千结,情由一处生。1990年春节刚过,一路打拼、一路风尘的我,终于狠下心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兴致勃勃来到了钟情已久的大庆。先在采油一厂友谊实业总公司落下脚,后又转战到了油田物探公司、农工商联合公司。只可惜后来哥嫂工作调转,家也随之搬去了抚顺,自此,虽然近在咫尺,更不必大半日挤乘火车,卧里屯的路却从此不再热络……

我沿着这条卧里屯最繁华的马路往北,走到头就是火车站。一路谙熟的风景,一路缤纷的往事。流年似水,岁月蹉跎。伫立与二楼齐平的火车站台上放眼西望,卧龙桥恰似一弯绚丽的长虹,矫健地横跨在滨州铁路线上。如火的夕阳,正好压在南面的桥头上。于是这面的楼房、水泽就浓彩重染,一片辉煌。而北面的桥头及湿地苇草,就暗绰绰仿佛一个人化解不开的心事。

火车呼啸着驶进站来了。我本能地接受验票、上车入座,心却随着情牵梦绕的汽笛声飞向了遥远……


作者 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胡彦江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

热门评论
打开大庆油田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七夕话语 2020-08-25 09:30:00
每周荐读 2020-07-03 08:27:51
高福军|“砸”文 2020-09-08 13:03:15
李永峰|所有美好都走在时光中 2020-09-08 12:41:58
于伟|青春无悔 2020-09-08 12:39:43
刘杲章|生活小拾趣 2020-09-08 12:30:02
于士才 徐甜|粮食的心思 2020-09-07 10:50:12
赵守亚|谁在糟蹋庄稼(外七首) 2020-09-07 09:33:50
王国良 | 搬不走的风景 2020-09-07 09:54:51
于伟|愿你他日归来,仍是少年 2020-09-07 09:46:56
没看够!下载个大庆油田呗!
大庆油田 有态度的新闻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