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喜欢钓鱼,家里有一个钓鱼包,装着他心爱的鱼竿、鱼钩、鱼漂、鱼线等各类渔具。
十岁那年,家里倾囊而出,又四处借款,买了一套小房子,算是有了定居之所。也是在那一年,煤炭市场低迷,父亲所在的煤矿也受到了经济冲击,家里形势也跟着骤然紧张起来。母亲劝说父亲外出谋生,乐观的父亲面带微笑:咱这房子就是在矿上挣的,这就是咱们的家,总不能眼看着矿上有困难就过河拆桥吧,总会好起来的。
一天,父亲下班回来,带着一根自制的钓鱼竿,喊着我出去钓鱼。母亲在旁边说:去吧,闺女正在长身体,吃点鱼也好加点营养。我欢天喜地地拎着网兜就跟父亲出了门。
矿院南边不远处有条小河,顺着河往下游走二十分钟路程,就能看到一个望不到边的大水塘。小河通往水塘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父亲像一个开荒的猎人,毫无畏惧,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踩着父亲的脚印,小心翼翼跟在父亲身后。我看到父亲的旧皮鞋落了一层尘土,裤腿上沾满了苍耳。
这是我印象中父亲第一次钓鱼。
他学习旁边工友钓鱼的姿势,询问学习钓鱼技巧。凉风习习的傍晚,夕阳倒映在水面,晚霞丝绸般挂在天边,父亲的脸庞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我满怀期待地坐在父亲身旁,远处水面不时有鱼翻身跳出水面。父亲紧握着那根自制的钓鱼竿,眼睛一动不动盯着浮漂,目光如柱。那天下午,我们只钓到了两条小鱼,虽说渔获不多,好在没有空手回家。
吃鱼成为那段时期为数不多改善生活的方式,父亲也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了对钓鱼的喜好。后来,父亲钓艺日益精进,家里的鱼也越来越多。母亲把钓到的鱼变着花样做成各种美味,我也是在那段时间爱上了吃鱼。
煤炭市场复苏后,煤矿形势蒸蒸日上,父母的收入也日趋稳定,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由于平时忙于工作,忙于辅导我和妹妹的学习,钓鱼也成为父亲比较奢望的喜好。
第一次钓鱼时那根自制的钓鱼竿早已不知去向,父亲又买了一根像样的钓鱼竿取而代之,还配套买了其他渔具。经常见到父亲在家里默默地收拾渔具,如数家珍般把钓鱼竿、鱼钩等拿出来摸摸看看,再一一放进钓鱼包,眼神里充满了喜爱。
一次周末,陪父亲一起去钓鱼。父亲坐在河岸,我在一旁望着水面。父亲握着鱼竿语重心长地说:这钓鱼竿就像人一样。鱼竿没有韧性,不懂得变化与忍耐,不会变通,不适用。有韧性,但是强度不够,这好比一个人能被身边环境改变,却改变不了身边的环境,也不适用。既有韧性又有强度,也就是说它的特点符合了垂钓的要求,能屈能伸,反应迅速,很适合,只有这样才能钓到鱼。甩线的时候需要弯曲,就好比做人需要谦虚谨慎、能屈能伸;甩完线后需要恢复原来的样子,好比做人要不卑不亢。
2019年父亲退休了,闲不住的他又找了一份工作。“权且为家里补贴点家用,也是为国家贡献余热。”闲暇时候,朴实的父亲又把时间奉献给了我的女儿,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参加舞蹈和绘画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从未间断。但相比退休前,他还是有了更多的钓鱼时间。我的女儿也替代了我的角色,经常陪父亲一起去钓鱼,乖巧的女儿还会给父亲录制钓鱼视频。
有时我也跟女儿一起陪伴父亲去钓鱼。
父亲用他那双不太灵活的大手细心地捆绑鱼线,即使鱼钩扎进手里也丝毫不能阻碍他对钓鱼的喜爱。夏季父亲便在湖边安营扎寨,遮阳伞、钓鱼凳、防晒衣一应俱全,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我和女儿便一起给父亲送饭。傍晚湖边蚊虫多,防蚊花露水、蚊香齐上阵,为父亲构建钓鱼圣地。有时冬日里也去钓鱼,湖边的寒风吹得脸生疼,但他依旧日复一日。母亲总劝说父亲要注意身体,大冬天跺着脚在湖边钓鱼,别冻坏了脚。我听后便为父亲准备了很多保暖贴,嘱咐他钓鱼时多贴点保暖。
近几年,家里的钓鱼竿种类慢慢多了起来,父亲总喜欢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不同鱼竿的区别和用途。钓鱼竿就像父亲亲密的朋友,陪伴父亲度过了数个春夏秋冬。
钓鱼竿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使我联想到父亲面对困难时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事时专注的精神和坚定的毅力。这些品质闪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