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这本书。这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古诗教学,第二辑——词的教学,第三辑——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孙双金、于永正、薛法根等十多位全国名优、特级教师执教的20节古诗文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每一位名师的课堂实录都让我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中的平实并大气,朴实并浑厚,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真让我叹为观止。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读起这本书来真是如饮甘露、爱不释手,它为我如何执教小学古诗提供了这么多优秀的范例,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对本书的第一辑——古诗教学反复研读,发现这些名师课例对我特有裨益。 一、他们的课堂非常注重丰实。 每一节课堂实录,都让我仿佛置身于大师的课堂之中,深深被他们的课堂所吸引。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语言的诗意美。王崧舟老师别出心裁的以现代一首《涛声依旧》中的歌引出当代诗人陈小奇的描写寒山寺钟声的两句诗;到清朝诗人王士祯的: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接着引出了明朝诗人高启的: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宋朝诗人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王崧舟老师以一句:“是啊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来变去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大家不妨想一想,这七年还可以变成十年,假如十年不到寒山寺,诗人又会怎么写呢?”学生自然而然说出:“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王崧舟老师接着追问:“客枕依然半夜钟,假如不是十年,而是百年呢?”学生自然而然说出:“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王崧舟老师接着说:“是的,大家听,十年不变的是钟声,百年不变的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所以当代诗人陈小奇写道——”这样诗一般的又引出了四位大师的这几句诗,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提到寒山寺的钟声?”学生去思考,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张继所写的古诗《枫桥夜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也读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意般的语言,诗意般的学习,让我情不自禁的静下心去倾听、学习。 不仅仅是王崧舟老师,每一位名师的课堂实录都让我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中的平实并大气,朴实并浑厚,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真让我叹为观止。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读起这本书来真是如饮甘露、爱不释手,它为我如何执教小学古诗提供了这么多优秀的范例,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对本书的第一辑——古诗教学反复研读,发现这些名师课例对我特有裨益。 通过研读,我发现这些名师在教授古诗时,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表现形式,没有过多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但是他们照样能把古诗课上得精彩而又绝妙,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他们的课非常注重让学生快快乐乐学古诗。 大师们在教学设计上无论是诵读、绘画还是表演,都让学生时刻感受学古诗的快乐。大师们在引领学生品词品句、感悟语言时,是那样富有启迪、充满智慧,时刻让学会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他们注重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评价性语言诙谐幽默,时刻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如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未觉学诗何吃力”,让学生在快快乐乐中领略了古诗语言之美、含蕴之美,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次机灵、每一次装傻,都有意在内,逍遥自得。又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他设计和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背诵古诗,于老师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把教学戏剧化了,但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检查了背诵、训练了语言,解决了教学重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他们的课非常重视让孩子真真切切享诗情。 这里的“诗情”是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现象、心理特征,需要代代传承的精神情感。如何让学生在你的课上真真切切的受到感染和启迪呢?我认为首先必须用丰厚的学识来武装自己,要想那些名特优教师一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必须有一缸水。”其次,明白古诗文的教学决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读背诵文、理解诗意上,要充分做好学生学习诗文的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着力培养他们当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真真切切的学好古诗,学会诗中的真情实意。 通过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一书,我感觉自己以往的古诗教学有很大的不足,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