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如何建好区域师资“活水池”?二七区打造全链条发展体系

2025-07-19 16:50:26 

编者按:为及时发现和深入挖掘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2025年4月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中国基础教育》开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线风采”专栏,每期集中对某地市的综合改革情况进行深度报道,突出“地市县校”各层级案例联动,立体化反映区域综合改革成效。

河南郑州的改革经验和亮点受到了全国关注,专栏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同时还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定华的高度认可与点评。一起来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线风采”系列报道之《如何建好区域师资“活水池”?二七区打造全链条发展体系》。

作者简介:陈明霞,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在新人口形势下,各地学龄人口规模阶段性波动与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属郑州市核心主城区,现有中小学教师8172名,区域直面师资城乡不均、专业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建设师资“活水池”,创新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形成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径。

引:多方招才引智,激发师资队伍整体活力

二七区持续拓宽引才渠道,盘活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师资质量,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通过重点师范院校校招、社会招聘等方式吸纳优质师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近3年从师范高校吸纳优秀应届毕业生494人,面向社会招聘在职教师424人、高校毕业生423人,60%以上为“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及硕士以上学历,显著优化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第二,着力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借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职称评定等倾斜政策,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加强集团化办学,推动教师校际交流轮岗,近三年共有260余名教师跨校区流动。第三,实施银发返聘赋能,充分利用退休教师资源。通过公开招募、严格遴选、双向选择,推动辖区学校与部分退休教师精准匹配,有效缓解教师结构性短缺,走出盘活教育存量资源的新路径。通过多方招才引智,为区域师资“活水池”不断注入新鲜水源,实现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育:分层递进培育,满足不同教师多元需求

为破解教师晋升标准模糊、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二七区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实施教师分层递进培养,构建“3-6-9-15”培训攀升机制,明确成长路径,满足教师多元成长的需求。2021年出台《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强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教师职业发展周期为脉络,整体谋划更具系统性和阶梯性的培训主题和重点。

第一,在全体教师层面,形成“各校名师工作室+区内名师论坛+分类分层分岗网络课程”三位一体模式,以入职3年、6年、9年和15年为分界线,分层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教师入职前3年,聚焦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教学基本功锤炼,帮助新教师快速站稳讲台,成长为能独立开展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入职6年,着重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与班级管理水平,着力培养学科骨干与教研组长,为学科建设夯实中坚力量;入职9年,积极推动教师向名师进阶,鼓励其探索独特教学风格,开展教育科研,产出高质量教学成果;入职15年,致力于将教师打造成行业标杆,要求其具备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指导及团队引领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在骨干教师和名师层面,以成为骨干、名师年限达到3年、6年、9年和15年为分界线,采取“高校培训提升+成立名师学科工作室+名师论坛”的形式,分层培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名师工作室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分科研修”,精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如贺桂云音乐名师工作室,以“和合共生 至真至美”为理念,从专业理论、教学研究、学科实践三个模块实施学科研修,带动区域音乐教师成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各展所长,形成不同学科的专业发展梯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

第三,在卓越校(园)长层面,以成为校(园)长年限达到3年、6年、9年和15年为分界线,采取“高端研修+工作室孵化+个性化培养”模式,制定个人专属培养方案,培育专家型教育管理者,支持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名师型校(园)长持续涌现,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通过精心培育人才队伍,二七区持续激发区域师资“活水池”的强劲动力,实现了教师的终身成长。

用:科学合理使用,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 

二七区锚定学校关键队伍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书记校长管理制度,助力办学质效提升。

第一,2023年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2024年评定各级校长127名,助力校长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迈进。

第二,抓好关键少数,稳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截至2024年底,二七区95%的中小学已按要求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为教育发展把准政治方向。

第三,强化干部队伍交流机制。为激发学校书记、校长管理活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七区充分结合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需要,2024年,共交流调整60余名优秀的书记、校长。

第四,优化干部选拔机制。近年来,二七区积极参与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将历届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优秀学员列入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使用。

第五,引导干部学以致用。为培养造就一支有情怀、业务精、会管理、善创新的青年骨干校长队伍,二七区自2022年开始,相继遴选推荐出6名优秀青年校长作为河南省“十四五”中小学青年骨干校长培育工程培养对象,通过引导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政策水平、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辐射性和引领力。通过对干部队伍的科学调整使用,持续优化区域师资“活水池”的生态环境。

留:多维关爱赋能,让优秀教师安心从教

二七区通过创新教师展示活动、完善教科研机制、强化关心关爱等引领教师深化课堂研究,保障教师安心从教、静心育人。

第一,举办课堂文化节等促进教师深耕课堂。连续举办十三届区域性课堂文化节,开展观课评课议课,拓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平台,构建形成专业引领、课堂实践、反思改进的成长通道。

第二,建立区域、集团、学校三级教科研机制,引导教师将教学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助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进阶发展。

第三,全方位关心关爱教师,夯实发展根基。落实“教师减负清单”,减轻非教学负担,保障教师专注教学主业。推动教师安居工程,做好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住房保障,促进教师安居乐业,不断提升教师任教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保持“活水池”的暖心温度。

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构建区域教师“活水池”,二七区实现了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形成“老中青”协同、城乡交流常态化的良好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6期,原标题《郑州二七区:建好区域师资“活水池”》

热门评论
打开郑州教育电视台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系统集成与机制协同 2025-07-19 17:22:34.0
《中国基础教育》:当大批骨干教师要服务新建校,学校如何“造血”?看新密三小解决现实难题 2025-07-19 17:13:49.0
《中国基础教育》:县域教师成长,不止于培训!看新密市“破局思维”如何构建新生态 2025-07-19 17:03:16.0
《中国基础教育》:“一份情怀、一颗匠心、一张笑脸”赋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25-07-19 16:57:30.0
《中国基础教育》:如何建好区域师资“活水池”?二七区打造全链条发展体系 2025-07-19 16:50:26.0
《中国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难题怎么破?郑州“四航”行动给出答案 2025-07-19 16:27:22.0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与马耳他旅游学院教育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2025-07-17 15:06:23.0
河南省郑州市:一体推进“郑”在读,涵养育人“阅”生态 2025-07-17 09:19:39.0
豫疆情深 郑州援疆支教老师将跨越千里的甜蜜送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2025-07-16 15:04:37.0
小班萌宝齐集合,成长列车启程喽 郑州市教工幼儿园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暨新生家长会 2025-07-16 14: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