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青街忆旧​

2020-07-22 15:30:27 


清雍正六年(1728)玉环建厅设治,先后建衙署、筑厅城,初并无商业街市。最晚至道光年间逐渐于永清门(即西城门含瓮城)外至西溪桥头形成一商贸交易区,称为“西青街”。当时商贩不多,仅鱼鲜、柴草较旺。时任玉环同知陆玉书(道光二年至七年任)有《西青街》诗曰“清晓城门扇扇开,贩鲜人趁海潮来。黄鱼白鲞同虾蟹,都把樵苏换得回。”至晚清及民国时,随着人口、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逐渐又形成从靖海门(即东城门)经厅署府前坛(今市政府大门前)至永清门的街道“黄旗大街”(商贸活动主要集中在府前坛至永清门及西青街沿街,东门沿街为北面商铺南面田地的单边街)。以及出永清门另有一条向南延伸至洞桥头不足50米长的“茶堂街”。



现今大家所俗称的“老街”,实为以旧永清门(今玉环供销社国营饭店旧址)为中心,往东的旧黄旗大街西段约80米,往西的西青街约90米,往南的茶堂街50米共同组成。


“老街”自形成以来便是玉环城里的商贸核心区,清末至民国时期已是店铺林立,但都是外地搬来的商店,较具规模的知名商号有绸布业的大德生、洋货业的陈裕和、南货业的鲍泰记、酱酒业的陈万和、国药业的董太和、杂货业的赵恒顺、烟业的王顺和、茶食业的王源昌、菜馆面食业的聚春园、猪肉业的柯合兴、理发业的吕顺发等等。此外玉城最早使用机械设备的胡协成印刷厂,也是由温州胡姓兄弟于抗战初期在西青街内创办的。



至解放初期,原“老街”的大部分知名商号因为战乱和火灾而破产倒闭,尚在经营的商铺约70户,有棉布业的陈日兴、国兴、苏义大;百货业的更生、刘大昌;文具业的太和;烟业的华盟、李仁记;南北货业的林泰兴、陈顺记、余顺昌;酱酒业的万一和、太和正记、蔡顺和;国药业的信大、叶宁德;日杂业的金丽源;茶食业的钟万盛三房;猪肉业的柯合兴等。到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期间,“老街”的商号多数实行了联营,大部分还是落址于“老街”之内,如玉环供销社国营饭店、环山饮食合作商店、玉城食品经营组、坎门烟糖批发部环山门市部等。此时的“老街”已逐渐呈现餐饮集群,上世纪80年代成为了玉环独具特色的“贪吃街”。



除了有固定场所经营的商号以外,集市贸易也是“老街”以前的一大特色。例如每年农历二月廿二日旧城隍庙会(俗称“会市”)、每年初夏的“洋山季”前后、秋后五谷登场,还有每月逢一、六在洞桥头溪坑边的牲畜交易市日,玉环及周边乡镇农民商贩都会集中在“老街”一带进行交易,人群熙攘热闹非凡。日常的集市则有水产品、蔬菜等集中在西门外西青街两旁设摊露天交易,粮食、饲料、柴草等聚集在上街头至三官堂前一带出售(故此地又名为“卖柴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老街的利用空间已无法满足,其商业街区功能也逐步浓缩为本地传统餐饮经营、寺庙佛教用品销售和鱼鲜时蔬临时摊贩交易之地。



“老街”除上述商贸功能外,自古也是文化街区。历史上走出了官至广东提督的黄飞鹏(西溪杨府庙后人);黄岩总兵林正阳(西溪林家人);书画大师陈琪(号大聋)(西门头人);著名中医潘维屏、潘俊士叔侄(西门下潘人);黄埔学员李数明(西溪人)、王明奎(西门头人);第一届国民党省代会代表林铎(西溪林家人);革命烈士陈能孝(西门上潘人)、潘徽宏(西门下潘人);国家劳动总局顾问林超(西溪人);人事部、商务部追授为“模范公务员”的陈朝阳(西溪人);机电专家高级工程师华乃文(西青街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正淼(西门后门山人)等。光绪五年(1879)同知胥寿荣(光绪四年任)在永清门外的长生祠,创设玉环第一所幼儿教育场所——幼童义塾。民国期间,殷实人家设塾延师课子之风盛行,期间在西门“老街”里就设有三家。孙家以汉亭先生为塾师设塾招生,下潘(原城关镇政府对面)以陈安荣先生为塾师设塾招生,冯家里(今陈家里)以郑兰琴先生为塾师设塾招生。


那时厅城内的庙宇大多建在临街上,如东门火德庙、玄坛庙,县前城隍庙,西门五福庙,西溪杨府庙、天后宫,垟青三官堂等。每逢各庙神佛寿旦日,都会请戏班唱戏一连好几天。尤其每年农历二月廿二城隍庙会,除集市和唱戏外,常有其他文化活动。庙内各色灯饰,大街上分段竖立彩牌,架搭漫天帐篷。白天街上迎台阁、抬梗杠、走高跷、抛花瓶、扮三十六行、排街唱曲等表演,也有扮演短小传统剧目或民间故事,边演边走,一路伴奏,锣鼓喧天;夜间放焰火、唱戏,盛况空前。还有马戏、杂技、变戏法(魔术)、看西洋镜、卖膏药、象棋赛等活动项目,多种多样,不胜详述。光绪《玉环厅志》载:“庙中召优人演剧,市肆皆悬灯,四乡男女此往彼来,络绎如织,凡七日而罢。”从上世纪50年代后,此一习俗性会市活动经政府和商业部门引导,演变成有组织的春季物资交流大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场所也从“老街”转移至道路更为宽阔的大路。



以往,每年春节期间,玉环盛行舞龙灯。元宵夜,更是热闹。厅城内外有舞龙队,伴随着唢呐鼓乐吹吹打打沿街滚舞,“龙绕柱”“跳龙门”“盘龙窝”“跳十字”等精彩表演。直至午夜,各路舞龙队汇集一起,以衙门府前坛为中心点,分东西两路表演“斗龙”,周围观众放“百子炮”,射“兰花筒”,呐喊助兴,一时烟火弥漫,高潮迭起,群情沸腾。光绪《玉环厅志》有载:“庙宇张灯尤盛,里社各制龙灯,鸣锣击鼓,旋绕为盛。制禽兽鳞鱼各种花灯入人家,串演戏阵,笙歌达旦,环观如堵。”


如今,“老街”历时200多年,寒来暑往,历经沧桑。


光绪三十三年(1907)洞桥头(今茶堂街)朱协顺家起火,烧毁一条街。


民国十五年(1926)农历二月廿二从洞桥头朱协顺南货店至三官堂前止,发生特大火灾烧毁沿街两侧店铺百余间,货物几乎全部化为灰烬。


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县长方引之牵头将永清门瓮城拆除,建造为三民主义青年服务社(解放后作为供销社商店,1961年改建为供销社国营饭店大楼)。


民国三十年(1941)4月,日机两次轰炸县城,炸毁老街店铺民房数十间,死伤多人,老街大德生布店、丁益利烟店、三官堂前九华楼银店等商铺民房炸毁数十间。


民国三十年(1942)5月28日日军侵犯县城,“老街”商店被洗劫一空,并到处翻箱倒柜,搜抄财物,捉拿禽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上世纪50年代开始,西门段城墙开始拆除,原老街以石板铺路均改用城石城砖。


1964年开始,原“黄旗大街”逐次拆迁,建成现在的东城路,而“老街”则保留原址原貌,改称为西城路。


本世纪初,“老街”下水道改造,原城砖路改为如今的水泥路面。



“老街”隶属于西门、西溪、垟青三个村,村里老人协会和活动室也都临街而设,供本村及周边村民议事、消遣。平时往来多以本地上年纪的人,“老街”年轻一辈往往外迁另处。与之相比近十多年外来务工的新玉环人又逐渐成为“老街”的主要居民,赋予了“老街”新的活力和市井生活。如此新老搭配、内外结合,不无契合了“老街”石墙黑瓦与钢筋水泥的别样风景。


作者:卢夏龙

摄影:李瑾绘

编辑:陈姿名

责编:张美琴 何文新

热门评论
打开无限玉环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退伍不褪色!快来为你心中的模范退役军人投票啦! 2020-07-20 18:00:18
投票丨玉环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最美系列评选开始啦! 2020-07-22 11:41:30
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打赢经济企稳回升攻坚战 2020-06-08 09:48:53
玉环这个“凉茶铺子”很有“料”! 2020-07-22 15:12:21
防暑赶工两不误!玉环这个幼儿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2020-07-22 15:06:10
“烤”验丨抢修境外引水“大动脉”,他们已十几个小时没合眼了! 2020-07-22 15:03:10
改造后的玉环西青街,竟是这样子! 2020-07-22 14:33:07
入选省级试点!快来看看玉环这个未来社区长啥样 2020-07-22 10:21:31
干江:“四好农村路”,串起一条乡村振兴路~ 2020-07-22 10:07:22
检查消防安全工作 | 阮聪颖:持之以恒排查 及时跟进整改 2020-07-22 09:18:21
没看够!下载个无限玉环呗!
无限玉环 有限时间 无限精彩 立即打开 ×